第A4版:A4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0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菊展说菊

    周明强 

    重阳时节,西风起,寒意浓,秋叶黄。百花谢,山川寂寥,流水咽嗢。于万物之中,唯菊花争奇斗艳,一枝独秀。这个时节,我家小区附近的公园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菊展。它虽然没有宁波植物园菊展那样的规模和盛况,但经过园艺师的巧手布置,各景点的装饰也年年翻新,各有特色。参展的菊花品种丰富,有造型各异的大众菊,也有争妍斗艳的精品菊,足够游客大饱眼福了。在菊展的开园之日,会有许多赏花者纷至沓来。他们扶老携幼,或夫妻双双情侣对对,或三口之家,争相入园,先睹为快。于是各个景点都挤满了人,多少人在那里留下自己的倩影。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据记载,菊花在我国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人们自古就有栽菊、吟菊、画菊的爱好。许多文人墨客以菊托志,借菊抒情。菊花也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如果说梅花是孤清,兰花是幽独,竹子是自持,那菊花便是隐逸,在傲骨之外,还有一种强悍与霸气。黄巢有诗曰:“待到秋后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朱元璋有诗曰:“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两位作者虽然时隔几百年,但他们对菊花的赞美竟然如出一辙。

    也有诗赞菊花之傲骨。如诗人郑思肖诗曰:“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正是对菊花凋谢时的形态特点的写实。在菊花开尽之后,花瓣仍卷成一团,直至枯死。而不是一瓣一瓣地散落在地,与秋风同舞。更不同于桃花,经不起风吹雨打,短暂的艳丽过后,花瓣随风飞扬,落红满地。这就是为人赞叹的菊花的一身正气傲骨。明代诗人王盘也有诗曰:“请看猎猎霜风里,一点秋金百炼钢。”秋风凛冽,万物萧条,唯有菊花傲然绽放,从容地面对秋之肃杀,以自己的傲骨激励着人们的斗志。菊花除了傲骨之外,还有一种恬淡悠隐的人格意义。陶渊明在其《归去来兮辞》中写道:“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他还在《饮酒·其五》中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竟成为后人抹之不去的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和期盼。

    菊花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仅是其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更因其多种品性。但纵观历代文人的咏菊诗中,不论是辛弃疾、李清照,还是杜甫、苏东坡……都摆脱不了秋日黄花的一个“愁”字。但也有诗词,以高昂的人格气魄去咏赞菊花,例如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词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首词艺术构思的最大特点,是一扫诗坛上的悲秋情调,高歌战地秋景的绚丽和壮美。在作者看来,秋天战地上的黄花是美的,秋天的风光,更有胜过春光的地方。通过写景来抒情,抒发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就是一般赏菊者与革命者的志向和人格魅力之不同。

    菊花因其种种品性,还获得人们“霜下杰”的美誉。据不完全统计,菊花品种多达几百种,其中精品菊也不下四五十种。如紫得发黑的墨菊,花瓣大如荷花的绿菊,形似垂柳白如玉的玉堂春,还有貂蝉拜月、玉玲珑、二乔、粉团等不一而足。它们以各自的娇艳吸引着人们,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菊花的特异风骨,也就成了众多画家入画的对象。他们以画来抒情和明志,出现了许多名家和名画。如吴昌硕的《秋菊傲霜》、潘天寿的《战地黄花分外香》、齐白石的《丛菊》等,这些精美画作,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年一度的菊展为期一个月,待菊展结束的那一天,爱菊的人们会清早等候在公园里,伺机动手,只等管理员一声令下,众人会一拥而上,各取所爱,把那些尚未开尽的菊花拿走,以装饰自己的家室和庭院。所以我想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说晋陶渊明独爱菊。其实对菊花的钟爱,何止那些文人墨客,在民间那些寻常百姓也多有爱菊者,故菊之爱者,众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