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A1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华传统与现代技术相交相融

——记者探访弥勒圣坛感受古今文化

    记者 马乐乐 王层裕 

    新建成的弥勒圣坛即将投用,作为雪窦山弥勒文化园标志性项目,它的设计构思蕴含了历史、艺术、宗教等文化内涵,建筑融中华传统和现代技术于一体,每个建筑体含有十分特别的意义。近日,记者走进弥勒圣坛实地探访。

    从弥勒圣坛南广场,也就是十方如意广场进入,走过契此桥,就到了第一个建筑——大慈之门。大慈之门内放置了一组“五子戏弥勒”的铜制雕塑,大肚能容的弥勒佛形象憨态可掬,几个童子表情丰富,活灵活现。“这组雕像展现的是弥勒故事场景,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奉化元素。你看弥勒佛的形象是以奉化布袋和尚为原型的布袋弥勒,铜像中有个布袋,弥勒手握的和童子边上的桃子,是奉化水蜜桃。”原弥勒圣坛项目负责人曹培珍介绍,大慈之门将承担起游客服务中心的功能。

    过了大慈之门,映入眼帘的是三会广场,广场东西两侧分别为弥勒博物馆和两岸佛教文化交流中心。广场中央放置了一个巨大的由莲花托底的铜钵。“这个钵是有故事和寓意的。”曹培珍说,“在清光绪年间,皇帝赐给雪窦寺四件法宝,钵是其中之一,它寓意弥勒佛是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承者。”

    走过三会广场,往北进入大慈宝殿。殿内放置了一组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为弥勒佛授记的大型铜制群雕,采用从圆雕到半圆雕到浮雕的呈现手法,整体栩栩如生。最有特色的是这里的屋顶利用现代技术仿造天空形象,阳光从早上七八时照射进来,根据时间推移,光照会从西到东移动,逐渐形成一个半圆的时间轴。

    从大慈宝殿穿过时空通道,就到了弥勒圣坛最具特色,建筑技术难度最高的地方——大觉堂。如同网罩的椭圆形玻璃屋顶在阳光照射下,投下斑驳网纹,上下浑然一体,气势宏大,令人震撼。“这是个钢结构的玻璃穹顶建筑,结构复杂,上面有16000多块玻璃,每块玻璃和每个钢结构节点都不一样,玻璃下面是穿孔的铝板,既能起到遮阳降温作用,还能吸声隔音。玻璃顶上覆盖了奉化产的瑞凌降温薄膜,起到节能环保作用。”曹培珍说,整个大觉堂以弥勒佛在龙华树下成佛为设计理念,利用废弃的采石场矿坑依托天然的山体边缘,用现代材料及先进工艺“织补”构筑而成,外观上呈完整花苞形,内部形成巨大室内空间,剖面如一棵完整的龙华树,屋顶就是龙华树的树冠,树干即须弥山,顶上安置兜率天宫。设计风格独特新颖,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完美过渡,视觉冲击强烈。大觉堂包含超大型双曲面钢网壳结构、悬挑式钢混结构、铜饰仿古结构等,结构与工艺复杂,底下还有隧道穿过,必须考虑安全和隔音效果,施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目前,这个项目已获得“BIM示范项目”“中国钢结构金奖”等多项专业奖项。据了解,大觉堂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高度超过40米,是举办大型会议、讲座、演出、展览等活动的理想空间。

    须弥山既是大觉堂和兜率天宫的结构支撑体,又是垂直交通体,从大觉堂可以通过须弥山内的电梯、楼梯和旋转步道三种方式前往兜率天宫。须弥山拥有9层空间的围廊及中央旋转楼梯,正中是一个高54米自下而上逐步放大的倒锥体。倒锥体上装有16万颗LED灯珠,通过电脑编程可以呈现不同形象、图案和效果。

    通过须弥山,就到了大觉堂顶上的兜率天宫。整个兜率天宫以金铜为主色调,站在兜率天宫上能俯瞰整个弥勒圣坛乃至大部分溪口镇景色。“兜率天宫是传说中弥勒佛讲经说法的地方,设计中就按照佛经里坛城、天宫古建筑的斗拱、翘角等表现手法来呈现。采用材料为铜质,一方面铜质材料更能体现传说中描述的天宫效果,与项目整体风格更加融合;另一方面也考虑到降低今后维护成本。”曹培珍说。

    至此,弥勒圣坛的主体建筑基本走完,从整体设计来看,弥勒圣坛围绕大慈弥勒三经的线索展开创意,从娑婆受记到兜率说法到龙华成佛,各建筑体设置不同空间形态为游客沉浸式体验环境氛围而服务。同时,建筑风格又根植传统格局,从大慈之门到大慈宝殿到大觉堂的空间序列,在形式上大胆创新,为现代人认知佛教文化提供了更贴切的接口。参观完弥勒圣坛仿佛历经了弥勒佛的成佛之旅,让大家在赞叹现代科技与古代韵味完美融合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弥勒佛大肚能容、笑看世间的精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