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银儿 段凌云 近期,在西坞村西仲文化礼堂内,50余名村民齐聚一堂,专注汲取“家政经”。随着“三个阿姨”数字家政培训第二期开班,街道80余名村民相继接受家政培训,其中70余人取得专项技术证书。“‘三个阿姨’家政服务培训基地项目的落地得益于7月初村里‘协商驿站’的一次‘坞里就业’微协商。”西坞村党委书记邬志杰介绍。 “协商驿站”是政协西坞工委“民生议事堂”向基层农村的延伸。今年6月起,政协西坞工委结合各村“道德法庭”“村民议事厅”等平台,先后在23个村分别设立“协商驿站”,畅通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西坞村地处西坞街道建城区,村内水网层叠,明清古建筑星罗棋布。为打破“抱着金饭碗没饭吃”的窘境,西坞村邀请政协委员、企业代表、文创公司等在“协商驿站”组织“提振西坞夜市经济”专题协商,通过集思广益,促成特色“游船”项目落地。协商成果落实后点亮了小镇夜色,激活了村民的夏夜热情,丰富了村民的夜间生活,也促进了西坞夜间经济的发展。 庙后周村为推动本村“来料加工”点的发展,邀请政协委员就“坞里就业”来料加工工作开展协商,最终成功拓宽来料加工产品销售渠道,村民收入显著提升。在蒋家池头村,身为区政协委员的村党支部书记陈伦,把“协商驿站”搬进了村民休闲长廊,就村里“老年食堂”“休闲咖啡屋建设”“村企公寓”等,组织村民一起议一议。“村里的事,借助‘协商驿站’平台,让大家一起商量,考虑问题也会更加周全,便于后续推进。”陈伦对“协商驿站”议事成效深有体会,“村里的发展,村民最有发言权,经过大家商量、讨论,能找到很多的好点子和方法,仅村企公寓一个项目成功落地,就为村集体经济年增加30余万元。” “把政协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众人商量’协商职能延伸到基层,就村民发展‘要事’、民生‘实事’、治理‘难事’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开展协商,引智、引力,在推动基层治理的同时,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政协西坞工委主任方照介绍道。据悉,自“协商驿站”建立以来,西坞街道23个村共开展各类“微协商”150余次,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建议50余条,采纳落实25条,有力推动了委员高质量履职、精准建言资政,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民忧、增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