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重要论述十周年。今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那么,关于国家宪法日,你知道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何为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 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 2001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决定明确,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宪法如何影响个人 宪法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获得赔偿权、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等。同时,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安全、服兵役、纳税等义务,这些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都是由宪法直接规定的。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从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都受到宪法的保护和约束。只有公众提升宪法敬畏感,维护宪法、弘扬宪法,公民的各种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