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B10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在一起

    毛节常

    时光荏苒,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作为老通讯员,三十年来与新闻战线的领导、编辑、记者一起在风风雨雨中共同努力奋斗,有许多说不完的故事。

    1991年下半年我开始给媒体写稿,那时写稿都是用笔写的,写好后邮寄到电台、电视台,到第三天如果广播里播出了,就知道稿子被采用了。过了一年,《奉化报》正式复刊,1992年10月29日,我写的一篇简讯《埃及鲶鱼游进山区》刊登而出,和原稿不同,标题里的“游”字是编辑特意加上去的,稿子也突然生动起来。自此,那个被加上去的“游”字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它让我知道,写稿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那年,我在《奉化报》发表7篇稿子,都是简讯。其中有一篇《小猪市场闹盈盈》,“闹盈盈”也是编辑改的,把市场的嘈杂变成了喜气洋洋与忙碌,稿子很小,但对农户销售小猪影响很大,远远近近的人都来大堰买卖小猪,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交流,增加了收入。

    还记得当年有篇稿子写的是计划生育工作,主角是王家村的妇女主任樊小娥,题目我直接写成《樊小娥的故事》,稿子发表在《奉化报》93年的2月13日一版,因为我去采访过,所以写得比较流畅,写樊小娥上午帮村民杀猪、做年糕粉,下午轧好年糕还要洗衣裳,洗好衣裳铺眠床,晚上还要上门去做思想工作等。话语朴实,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情况。有次我去报社,碰到袁国珍老师,他告诉我说如果稿子在上年发表,说不定还可以在全省计划生育新闻竞赛中获奖。

    回忆有很多,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写一心为公的好书记——王佃根。1996年一个冬天的晚上,联村干部王顺球打来电话,说上洞坑村书记王佃根病情严重,村民都自发地去看望了,晚上村民在会议室里议论此事。佃根病了,怎么办?他是一个好书记呀!我立马骑上摩托车赶了过去。现场听了村民的叙述,了解到很多王书记的故事,非常感动,回来后连夜写好了稿子,发表在1996年12月13日的《奉化报》上。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可以说是含着眼泪写完稿子。稿子发表后,吸引了很多记者来采访,特别是当时奉化报社的记者徐猛挺老师,来了好多次,写了很多好稿子。那段时间,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翻山越岭早上进来晚上出去,很辛苦,但没人叫声苦。新闻媒体的连续追踪报道,让王佃根书记的先进事迹成了全市的焦点新闻,当时奉化市委还发出向一心为公的好书记王佃根学习的号召。

    后来我喜欢上了摄影,自己买了照相机,学着拍新闻照片。当时都是用胶片拍的,拍好后要送到奉化城区冲洗,再送新闻单位。我发表的照片还曾在省市级报刊竞赛中获奖。直到现在,我仍在学着拍照,照相机用坏了用旧了好几台,但以前拍过的胶卷我还保存着。

    这么多年了,也写过不少的稿子,我深深体会到如果没有媒体老师的指导帮助,靠一个基层的通讯员是难有大的作为的。为了纪念自己的写稿成就,我把所有发表过的新闻,包括所有媒体发表的有关大堰镇的新闻都剪下来保存着,就让这些资料见证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