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金紫珏 2022年,区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民政部门各项部署要求,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以高水平推进精准保障、幸福颐养、人人慈善、和谐自治、暖心服务“五个标杆区”为宗旨,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特色区贡献民政力量。 在救助模式上谋创新 全力夯实基本民生保障 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及时调整社会救助标准,低保标准从1005元/月调整至1181元/月,特困供养标准从1709元/月调整至2008元/月,发放各类救助金达1亿元。提升社会救助效能。在4个街道开展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试点工作,推动“救助一件事”联办,网办数量达900件。创新“物质+服务”救助模式,落实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资金130万元;制定“普惠+个性化”社会救助服务项目,引导5家社会组织开展5个项目。优化基层未保格局。实现区、镇(街道)、村社三级未成年人保护阵地全覆盖,建成示范型儿童之家14个(省级3个、市级11个),市级标准型儿童之家33个,拨付建设补助117.5万元;选优配齐镇街儿童督导员和村社儿童主任,落实儿童主任服务报酬77.28万元。启动困境儿童“益路同行”项目,累计开展活动8次,参与750人次,实现“物质+精神”全方位关爱服务。构建慈善支撑体系。挖掘本土慈善品牌元素,打造具有奉化特色、展示城市形象的慈善品牌,“情系社会 播撒大爱”慈善践行者王世忠、“赓续前行 点亮万家”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分获第七届“浙江慈善奖”个人捐赠奖、志愿服务奖。慈善信托签约1单、备案金额20万元,实现零的突破;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对口支援工作,2022年山海协作支援244万元,东西部协作支援6000万元。 在为老助餐上见成效 全力推动养老服务升级 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坚持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带发展,扎实推进居家养老机构达标创建工作,全区333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中,已建成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家、3A级57家,2A级以上机构占比达78%。完成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共筛查140105名老年人,专业评估12503人,为建立老年人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精准服务提供基本依据。为全区13790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2022年累计服务人次达16.47万,服务时长达32.04万小时。增强机构养老实力。按照“淘汰一批、提升一批”原则,开展养老机构星级创建,建成三星级3家、二星级15家。完成敬老院改造提升行动,迭代提升机构设施水平和服务能级,全区现有养老机构床位5059张。着力推进养老机构与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所有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合作,已建成康养联合体7个;拥有护理型床位3580张,占机构床位总数的70.8%。擦亮为老助餐品牌。老年“共享食堂”被列入共同富裕先行市标志性成果市领导领衔建设项目,构建“中心食堂+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送餐入户”多层次助餐服务体系,持续完善“老人付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菜园供一点、志愿者助一点”的“五个一”运营模式,获省级部门点赞和央媒聚焦。各镇(街道)初步形成“15分钟为老助餐一张图”,全区建成实体化助餐服务点96个,实际用餐人数5000余人。强化综合监管力度。结合全民反诈工作,开展涉养老服务领域诈骗整治专项行动,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倡议书等方式强化社会面宣传,共发放宣传册5000余份,全力打造反诈宣传阵地。结合村社“党性党风教育年”活动,开展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专项整治工作,有效解决服务运营、设施设备等问题。 在社区建设上下功夫 全力增强基层治理效能 优化社区综合用房布局。完成我区社区专项规划布局工作,通过国有资产调拨、新建、租赁方式,拓展社区综合用房配置渠道,为南门社区和阳光社区协调落实办公用房近4300平方米,为长岭社区和奉中社区排摸出可提升面积2700平方米。选优配强社工队伍力量。2022年共招录社区专职工作者114名,全区现有社工363名,平均年龄降至34.4岁,本科及以上学历283人,占比78%,累计培训社工超过1500人次。探索建立“优苗蓄水池”,3年来已有12名社工进入公务员和事业队伍,培养社区工作领军人才省级2名、市级4名。强化村级民主监督管理。完善区、镇(街道)、村三级村务公开工作网络,实行定期检查、抽样检查和举报检查相结合的督查制度,累计检查96个行政村的村务公开情况。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成功创建5个省级引领型和20个市级完善型农村社区;持续推广“共享绘”社区民主协商奉化模式,已培养37名“共享绘”议事厅专职社工人才,汇集居民意见230余条,惠及18个社区5万余名居民。 在培育扶持上求突破 全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聚焦公益慈善类组织,新成立专业为老服务类社会组织1家、社会救助服务类3家。完成51家社会组织“双随机”实地抽查及财务审计,执法查处7家“僵尸型”社会组织,实现“僵尸型”社会组织清零。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践行“党建+公益”模式,推出“益周”社会组织党员公益周活动品牌,开展服务100余次,服务1.5万人次;举办第五届公益创投项目活动,扶持项目11个,投入资金32万元;为政府、社会、社会组织和社区搭建供需对接交流平台,促成5个社会救助类项目,共计资金25万元。加强社会组织平台运作。全面推进“奉化同心社创园”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面积达800平方米,可容纳8家以上社会组织独立办公或联合办公。推动镇街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参与基层治理,11个已建成并运行,实体化达91.7%;9个镇街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为75%。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完成90个社工岗位开发,新建6个镇街社会工作站,累计开展活动30余场,服务1000余人次。2022年,全区共有526人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与2021年通过人数相比,增幅达286%,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再创历史新高。 在提质增效上出实招 全力提高社会事务水平 推进“数字门牌”省级试点工作。“数字门牌应用”迭代升级项目获评2022年省民政厅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区已归集地名数据8400余条、地址数据37万余条,完成12万块数字门牌安装工作。深化省级婚俗改革试点。在第一批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县(市、区)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并被列为浙江省持续深化婚俗改革重点推进县(市、区)。完成国家5A级婚姻登记机关建设,建成仁湖公园、华侨城欢乐滨海等户外颁证活动基地。全面开展集中补领婚姻登记证,累计办结16408件。全力推动殡葬改革。统一制定“丧事简办”指导标准和丧葬规范,联合综合执法部门对出殡过程实施全流程跟踪监管,2022年共监管3049次,发现违规户数1436起,处理案件144个。完成殡葬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推进殡葬一体化建设项目一期新殡仪馆主体工程建设,汤果岙公墓地成功创建省级节地生态墓地示范点。镇街节地生态安葬点实现全覆盖,节地生态安葬率达72%,身后“一件事”联办率达100%。移民项目惠民有力。全力落实好移民后扶政策,发放后扶直补资金644.82万元;投入移民项目资金1100万元,谋划建设移民项目22个,惠及移民5836人。 奉化地名文化展揭幕 志愿服务队为困难群众开展中秋“情暖夕阳”服务活动 社工站志愿者帮助困境儿童家庭采摘桃子 老年人在蒋家池头村老年食堂用餐 新设立的方桥街道尚德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