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怡灵 目前,居家养老仍是大多数老年人的第一选择,我区各地“老龄社区”的数量日益增多。如何通过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让养老变“享老”?笔者认为,需满足模式友好、空间友好、生活友好三个条件。 模式友好,是指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如西坞街道蒋家池头村,采取“政府补一点、村里贴一点、乡贤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收入方式,确保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并设有专项账户、配备专项资金用于老年人活动与服务。 空间友好,是指以居住场所为轴心、生活社区为半径、公共设施为依托,打造无障碍、安全、可达的物质空间。如因地制宜在老人频繁活动的区域安装座椅和电灯、在社区内安装急救电话按钮等,合理考虑老人出行路线,让老年人安全便捷地起居出行。 生活友好,是指在医疗、就餐、娱乐等生活各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如区计生协会开展的计生特殊家庭数字化居家健康监测项目,借助健康智能手环,实现计生特殊家庭老人的健康监测和健康需求应答功能;各社区在节假日举办活动,鼓励老年居民积极参与,通过形式多样的系列文体休闲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友好社区”的成型,个体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缺一不可。为积极应对我区人口老龄化,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必将成为今后社区工作的一大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