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拓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力推进健康奉化行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近年来,区卫健局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点突破,将总体任务细分为各项行动,通过健康影响因素干预,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健康产业体系构建等具体行动和目标,旨在达到健康生活全面普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健康资源分布更加优化,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健康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与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公共卫生体系提升行动 多措并举 建设平台 我区不断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不断加大急救资源布局力度,统筹全区院前急救资源,汇集院前急救数据,使院前急救衔接更紧密,院前急救服务更规范,院前急救资源更均衡。逐步强化院前急救能力建设,完善全区急救站点布局,充实院前急救队伍,逐步增加负压救护车配备比例。今年,与宁波市急救中心联合成立了宁波市第一医院方桥院区急救点,使方桥、江口两地的急救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新增负压救护车6辆,2名院前急救医生结束规培正式上岗。 加强区域急诊急救信息资源的整合,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智能化建设,加快智慧急救体系建设,推进院前与院内信息的双向互通。建立胸痛、卒中等院内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医疗机构与120急救体系的数据共享和对接,当有胸痛或卒中患者需要急救时,可快速有效地进行信息联动,大大节省救治时间。目前,我区共设院前医疗急救站1个、急救点4个,配备救护车20辆,其中负压救护车13辆。 公共卫生体系提升行动——区急救中心参与区中医医院搬迁工作 社区健康服务促进行动 智慧社区 优化服务 围绕“一个中心”,提升就医满足感。坚持以便利群众就医为中心,深化就诊流程改革。提升后勤服务能力。推进“智慧食堂”建设,改进点餐方式,通过微信小程序下单,手机端结算,再由食堂配送至病区的模式,满足住院患者和家属的就餐需求。各医疗机构通过停车缴费服务升级改建,在扫码支付基础上,通过绑定微信代扣的方式,缩短收费排队时间。优化便民惠民服务。重点关注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就医困难,为老年患者提供老视镜、助听器,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并在易发生危险的区域安装照明设施、防跌倒装置等以减少院内跌倒事故的发生;为广大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设备,并完善三大中心建设,设置多能岗,为患者提供连续性、一体化服务;全区公立医院均已规范建设母婴室,为产妇提供育婴场所,为残疾患者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且在厕所等区域安装一键呼叫按钮,实时保持设备设施的完好。 突出“两个重点”,提升就医便利度。以信息化与基层化为重点改革方向,着力提升群众就医便利度。“互联网+”更丰富。加强互联网医疗的全面应用,形成“网上看病”“在线结算”“送药上门”的闭环式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截至2022年年底,已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电子配方”20284次、“图文问诊”27594次、“居家护理”800次,极大拓展了线上医疗服务空间,以“远距离、不接触”的方式开展了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慢病诊疗更融合。以莼湖、江口、方桥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高标准规范化打造高血压、糖尿病一体化门诊,切实加强慢性病管理服务,打造“环境美、服务优、人文佳”的慢性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新高地。 社区健康服务促进行动——方桥卫生院慢病一体化门诊 中医药促进健康行动 传承保护 交流共进 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持续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和中医药健康文化“六进”活动,提升文化自信。委托区中医医院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和中医药健康文化“六进”活动,包括中医药健康文化“进机关、进企事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科普巡讲和中医义诊活动。今年,中医药文化宣传重点向学校延伸,目前已开展8场“流动百草厅进校园”活动。 加强中医药传承和保护工作。今年,我区第一批宁波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建设签约仪式在区中医医院举行,现场成立了第一批宁波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本批共成立7个宁波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分别由7位宁波市名中医药专家担任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这7位专家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有良好的学术造诣。通过建立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整理、推广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方法,把“名医工作室”建设成为学术传承平台、特色服务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形成特色突出的学术传承工作机制,将有利于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并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中医药临床骨干队伍,助力中医药学科建设与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2022年10月29日,宁波市市级继教班“常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规范诊治学习班”,在区中医医院新院区举办。本次学习班邀请了省市内多位内分泌专家,开展12个专题讲座。涵盖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规范化诊治、最新进展及临床应用、疑难病例分享讨论等内容,旨在规范基层内分泌诊疗、提升基层医生对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水平。 中医药促进健康行动——“流动百草厅进校园”活动 智慧健康管理行动 实时贯通 多方推进 做好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实时贯通。打通医疗服务数据实时采集通路,确保当天的健康数据当天归集,使相关数据推送得更加实时、精准、全面。 启动公共数据实时归集工作。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层医疗单位补偿机制改革绩效考核信息化系统和学生健康监测系统三个系统的应用数据实时归集工作。按照前期编制的数据目录,通过向大数据中心技术人员提供只读权限的数据库账号,将数据实时上传给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 完成麻精毒药品管理信息化改造。做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信息化适应性改造,部署合理性判断前置提醒服务,定时调用麻精毒药品闭环管控平台药品目录下发交易,使我区药品目录与市平台保持一致。同时改造4家区级医院和11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完成药品目录匹配对码工作,实现麻精毒药品闭环管控。 智慧健康管理行动——学生健康监测系统 健康保障惠民行动 减轻负担 便捷服务 高效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成立由各镇(街道)、编办、民政、财政等2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长护保险工作专班,统筹推进长护保险深化试点工作,并开展摸底调查、业务培训、评估队伍组建等工作。经筛查,我区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14万余人,目前已完成失能等级评估13316人,确定为重度失能人员共1001人。积极开展长护保险养老护理服务机构定点工作,目前已完成第一批定点共计13家,其中医疗机构1家,养老护理机构8家,居家护理机构4家。选取溪口镇作为试点,以点带面,稳妥推进我区长护保险工作。 切实提高困难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建立救助对象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机制,按照认定一户、参保一户的要求,医疗救助政策落实率和符合条件困难群众资助参保率均达到100%。联合民政、农业农村局、残联等相关部门开展2021年度困难人员个人自负5万元以上高额医疗费用化解行动,共化解29人,补助金额44.28万元。深入实施困难群众高额医疗费用补助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救助对象个人自付费用年度累计超过3万元部分给予全额补助,实施医疗救助共188167人次,救助金额1344.5万元。 全力维护医保基金运行安全。积极开展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开设欺诈骗保普法专栏,公布举报电话,宣传举报奖励办法,曝光典型违法案例,和区融媒体中心合作制作的《医保有事说》栏目作为特色亮点推送省医保局。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弄虚作假、串换耗材和违规收费等现象,2022年以来,共检查定点医疗机构95家,定点零售药店51家,约谈定点医药机构26家,暂停医保协议3家,移交公安部门1家,追回医保基金116.95万元。 顺利完成集采药械约定采购量和医保种植牙项目落地。按照确保质量、确保供应、确保使用、确保回款“四个确保”原则,建立每月监测机制,要求医疗机构优先使用中选药品。目前,前五批国家集采药品、第一批省集采药品均按时完成约定任务量。严格落实种植牙医保限价支付政策,目前,已有17家口腔诊所主动加入医保种植牙试点单位并完成备货,已种植429颗。 努力打通医保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化医保领域数字化改革,完善“智慧医保”系统功能,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质量和效率。拓展民生事项“一件事”联办、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跨省通办”,实现“无差别一窗受理”。扩大异地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结算报销范围,全区开通直接结算的医疗机构数量达到67家,开通率73.4%。深入推进“医保家付”和“互联网+医保服务”,全面深化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 健康保障惠民行动——区医保局和区融媒体中心合作制作情景短剧 长三角健康一体化行动——浙江省中医院奉化中医诊疗中心授牌仪式 长三角健康一体化行动 资源供给 融合发展 近年来,围绕“强基础、补短板、创特色、惠民生”主题,我区持续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力度。通过“外引内建”,积极与上级优质医疗资源合作,提升区级医院发展能级,一批省级、市级优质医院,陆续在我区“安家”。 2022年6月30日,浙江省区域医疗中心宁波市第一医院方桥院区正式启用,旨在建成全省最大的一体化急危重症医学中心、省级医学综合研究创新平台、数字化改革示范性省区域医疗中心;2022年6月,区人民医院与浙江省肿瘤医院签订合作办医协议,7月1日揭牌成立省肿瘤医院宁波院区;11月区中医医院与省中医院开展合作办医,建设奉化特色省级名中医馆。 今年1月31日,区妇幼保健院与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区妇幼保健院共建三个妇产科医学中心,“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奉化宫颈疾病诊疗中心、盆底康复中心、中西医结合妇科诊疗中心”,挂牌“上海市红房子妇产科医院技术协作单位”,并为该院培养更多的妇产科专业技术人才,使该院在妇科、产科、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等专科专病诊疗技术和学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