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3月3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笔一画皆是生活

八旬老人再续儿时绘画梦

    记者 徐琼 

    “这幅画画的是夏天突然下起雨的溪口武岭头,我用画笔留下了游客躲雨的瞬间;这幅画创作于井冈山,当时映山红开遍山野,尤为壮丽……”面对一幅幅摆放在家中客厅的画作,油画家张照旷如数家珍。

    这位1942年出生、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尽管有些画作已绘成数年,但对创作写生时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依然保持着对绘画的赤子之心。

    千年古村与画结缘

    由于父亲工作原因无暇照顾家庭,还是稚童的张照旷便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我是在外婆家乡奉化岩头村长大的。小时候,我喜欢在窗玻璃上用墨笔画岳飞、穆桂英等人物像,有时一画就是一整天。”张照旷向记者回忆起童年的趣事。年少时的一笔一划,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念完小学后,张照旷前往上海读初中,后出于对草原的热爱,又前往青海学习绘画。上世纪60年代,他被奉化县文化馆派驻溪口文化站工作。上世纪70年代受聘奉化石门扇厂从事美术设计,获“宁波市工艺美术师”职称,成为宁波市美术家协会会员。1984年后,他进入奉化粮食局工业科工作至退休。

    2012年的一天,他忽然发现,在漫长的工作生活中,自己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画一幅画了,“那个时候,我决定重拾画笔。”

    重拾画笔醉心创作

    从2012年开始,张照旷在奉化开启了心无旁骛的追梦之旅。短短几年,他便创作油画百余幅,从西北风光到江南水乡,从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到生活中偶遇过客,都是他的创作素材。2020年,张照旷成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张照旷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感悟给作品以深厚底蕴。在他的画作中,饱含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和对家乡的特殊情结。作品《守望家乡》描绘了少数民族苗乡石屋建筑,橙黄色阳光照耀在石屋上,石壁下蓝绿色的湖水中停泊一叶轻舟,通过冷暖色彩对比的手法,平常的石屋建筑变得无比动人;作品《见证当年—1929井冈山》以小见大,通过偌大墙壁中截取留有弹孔的一小块残墙断块的微观叙事手法,将战争激烈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古镇新韵》采用平面构成表现方法,把古树群概括成绿色平面,把马头墙用点线面列成错落有致、宛如乐曲中的五线谱,生动描绘了古镇新面貌……

    “之前以写实作品为主,最近我在尝试画些抽象和写意的作品。”张照旷笑着介绍道。

    年逾八秩筹办画展

    2022年,张照旷成功出版《张照旷油画作品集》,里面收集了他2012年至2020年期间几十幅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创作的油画作品,广受好评。

    以此为契机,张照旷萌发了开办个人画展的想法。在区美术家协会的帮助下,今年4月,他将迎来自己的第一次画展“物语传心——张照旷油画作品展”,将由省美术家协会指导,市美术家协会、市文化馆主办,区美术家协会、区文化馆承办。

    “这次画展的主要作品是从之前出版的作品集中挑选而来,还有部分是近年来的新作。”说起画展各项筹备工作,这位年逾八秩的油画家神采飞扬,不时露出孩子般的笑容。仿佛间,记者看到了那个在外婆家窗户上认真专注绘画的少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