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4月27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产品通天下

徐国平 

凭借宁波丝路扬帆“港通天下”的传统和优势,从奉化销往国外的产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起步,以后逐年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更呈现井喷式增长、跨越式发展的趋势。2022年,全区外贸出口总额突破250亿元人民币,是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1195万元)的2090多倍,谱写了“奉化产品通天下”的壮美篇章。

每批外贸产品出口都有一份原产地证书,它是交接货物、结算货款、通关验收、征收关税等的有效凭证,形象地说是货物的出国“护照”。最早持有货物“护照”,从奉化原产地出发的外贸产品是1957年10月奉化食品厂首次出口到前苏联的去骨鸡罐头80.82吨。以后,奉化食品厂不断开发新的外贸产品,如桃子、竹笋、番茄、杨梅、马蹄等农产品,以及猪、鸡等畜产品。当时的“梅林牌”罐头声名鹊起,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货。1987年,该厂425克“梅林牌”糖水黄桃罐头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次年,奉化食品厂年产肉类、水果、蔬菜、饮料4大类罐头食品达1.3万吨,其中出口9400余吨,被评为全国轻工业出口创汇先进企业。

“小球踢进世界”“小产品大市场”“小鱼游向大洋”是当年奉化不同产品走外销之路的真实写照。皮革厂生产的皮制粘胶篮排足球从1958年开始销往欧洲和中近东各国,1980年出口量达到20万只。工艺美术厂生产的果盘、茶盒、蟹屏等翻簧竹雕制品和“双金钱”牌竹尺销往日本、东南亚等地,产品虽小,但积少成多,也逐渐形成了大市场。从1962年起,黄鱼、鲳鱼、鳗鱼、苔菜等水产品,家禽、蜂蜜、茶叶等土特产也陆续从奉化销往国外。

“借助好风力,扬帆正当时。”80年代初,改革开放如绵绵春雨,催生乡镇企业破土而出,又似强劲东风,吹动乡镇企业扬帆出海,加入出国“赚洋钿”的队伍,奔向世界。那些土生土长的乡镇企业家,敢想敢干,闯劲十足。他们闯进上海、杭州各外贸公司,闯进广交会、国外展销会,带着产品,与外国客户洽谈,以价廉物美、反应迅速的竞争优势争取订单。松岙、溪口、楼岩等5个乡镇新办的罐头食品厂生产的水煮笋、黄桃、桔子、蘑菇、青豆等果蔬罐头和冻鹅、冻鸭、速冻水产品、芋艿漂洋过海,远销国际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应时而生的全县150余家乡镇服装企业从代工、联营、产销协作,不断发展壮大,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提质升级。罗蒙、爱伊美、奉化时装、老K制衣等重点服装企业和纺织企业生产的西装、羊绒大衣、衬衫、童衣等产品跨出国门,销往日本、美国,北欧和中东各国。1988年,全县出口各类服装达21.32万件,棉麻交织布77万米,丝绸30万米。

在这一波走向世界的浪潮中,不少乡镇企业利用本地丰富的竹、木、草等自然资源,就地取材、编织加工的工艺品也成为外贸出品的一支生力军。竹骨扇、竹编罐盆盒、木珠门帘、榻榻米、提花草席等产品以绿色环保的优势风靡一时。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走过崎岖,历经磨难,才能愈加成熟。只有不断创新,走在前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很多外贸出口企业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改变低端廉价的形象;以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升级创造新产品,涉足领域日趋高端,不仅站稳了脚跟、还开疆拓土、抢占了新的市场。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外贸出口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区内很多服装出口企业主动转型,从纯生产型转为工贸结合型,在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后,直接对接国外客户,根据客户需求组织生产和出口,长隆等服装企业还到柬埔寨、越南等国设立分厂。

为了打造参与全球高端制造业博弈的核心竞争力,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奉化获评国家级出口气动元件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彰显了重点产业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优势和实力,为增加外贸出口拓展了道路,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

近二十年来,很多拥有创造力的企业,立足长远发展,争创专精特新企业,行稳致远,笃定前行。机械电子行业异军突起,就是很好的证明。2022年获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机械电子企业达661家,商品出口值133亿元,占全区出口总值的53%。麦博韦尔、亚德客、超竣、华尔推剪等企业生产的移动通信、液压气动、电动工具、电线电缆、灯具、小家电等产品成为出口的拳头产品。

展望未来,奉化的外贸出口巨轮将乘风破浪,驶得更稳更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