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打工打了一辈子。”平日里,胡存国在村里负责打扫卫生,金甩菊偶尔做小工。在自家不到30平方米的小院里做生意?太麻烦,而且一想到开店要花很多钱,老两口更纠结了。 “‘小裤脚教授’团队来了五六趟,有些成员我们叫不上名字,但他们一直鼓励我们。”胡存国决定拿出3000元钱试一下。 为减少村民创业顾虑、降低创业成本,“小裤脚教授”团队和胡存国一起上山砍竹子、寻找家里可用的老物件。胡存国很惊讶:“原来一直觉得没有用的废旧东西,还能有这么大的用途!” 一天一个变化,路过的人都要进来看一看。直到小院全部打造完,一共才花了1000多元。老两口别提多高兴了。 “乡建家”奏响艺术乐章 创造艺术乡村无限可能 有人开始尝试创业,也有人一发不可收拾。“拿过锄头挑过担子,第一次拿起画笔搞艺术,拿起工具做二胡工艺品,用山边捡来的石头做盆景。”74岁的范永年笑着说。 从有疑虑、担心做不好到多尝试、主动发现美,如今,范永年家的小院总有路人驻足拍照,他变成了村民口中的二胡大师。 “年轻时会拉二胡,和村民一起组建了文艺队,也尝试着做二胡。”30多年前,他用竹子和青蛙皮为孩子做的迷你小二胡,虽然发不出声音,却仍保存在柜顶上。 去年11月,当“小裤脚教授”团队提议再做一个二胡,范永年有了疑虑,再失败了怎么办。“有我们一起,不用担心。” 团队成员和他一起研究二胡的各个部件,探讨琴筒、琴托、琴皮、琴弓等细节。上山挖竹子,用自家的旧皮鞋裁成皮,不到一周,一把船形二胡诞生。 当婉转的二胡声在庭院响起,范永年仿佛还是当年那个文艺队里的少年,艺术的种子又悄然种下。 4月的范永年家,30年前种下的山茶花树正在怒放,她们迎来更多同伴,女儿加入艺术改造大队,小院里50余个品种的花陆续种上,青石板路铺就,木屋休息亭搭建,巨大的二胡地标镌刻着“弦情主义”的店名也亮相庭院。 “这样的二胡一般农户家没有,我的一个亲戚听说了,打算专程来看看呢。”范永年笑着说,“现在女儿回来次数多了,院子里绿化越来越多。” 说到兴头,范永年拉起二胡,路过的游客在溪畔驻足,此时溪水潺潺,乡村之音已然响起,在乡野上奏响的乐章,吹来希望的春风。西圃村,更多未完待续的故事正在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