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A4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5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蓝图干到底

我区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综合交通更便捷

通讯员 洪一琳

奉化位于东海之滨、象山港畔,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是宁波都市区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撤市设区,我区在经济总量、城乡品质、民生保障、文化实力、内生动力等方面实现跨越提升,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按照国家空间规划改革的要求,我区开展《宁波市奉化区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作为全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今天,《规划》依法进行成果草案公示,并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公众征询意见,公示时间为2023年5月12日至2023年6月10日。

《规划》围绕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在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基础上,统筹全域全要素融合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助力我区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健康美丽新城区。

构建对外客货运体系,拓展区域连接能力。打造甬台温铁路、金甬铁路、甬金高铁三条对外铁路通道,融入宁波铁路网,南向与台州、温州、珠三角,北向与上海、杭州,西向与义乌、金华联系,实现长三角主要城市2.5小时通达。在市域“五向十径、连湾疏港、立体畅通、智慧融合”的高速公路网基础上,区域内打造“二纵二联”的高速公路总体布局,分别为甬金高速、甬台温高速、甬金高速联络线、朝阳至西坞连接线,形成与金义、台温方向的联系格局。

打造快速交通网络,融入全域一体化。构建“三横三纵”骨架干道网络体系,打造“同城联系,城景联动”的网络格局。进一步强化我区融入三江片区、实现同城化的需求,同时辐射象山港以及周边重要组团,支撑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全市域以打造轨道上的宁波为目标,构建“全域覆盖、中心直联、普快并举”的高标准、一体化轨道交通系统,实现与三江片区1小时通勤圈。

构建名城名镇名村体系。全面保护和彰显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加强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内的城市肌理和空间布局。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高度不得破坏整体空间环境,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对文保单位、文保点及历史建筑需严格保护单位本体,强化周边环境整治,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区现有非遗项目79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4项、市级17项、区级54项。实施“三位一体”的保护模式,将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三结合。根据项目的特征和濒危程度,实行抢救性保护、传承性保护或生产性保护。

枢纽强业战略。以宁波枢纽建设为契机,将我区打造成为宁波都市圈向南辐射的桥头堡。建设都市圈区域医疗中心,以高水平区域医疗为核心,延伸大健康产业链,培育生物医药、康养服务、医疗器械等相关产业服务。

轴带创新战略。建设宁波创新型经济拓展区,积极融入宁波甬江科创区,打造宁波城西智造走廊,构建“一轴五中枢”全域创新格局,引导都市工业创新升级,完善产业创新服务链。

山海诗画战略。紧扣现代化健康美丽新城区目标,构建由一座公园城区、两个“山海明珠”、枕山拥江揽湖滨海四类漫游路径和万亩乡愁农田组成的魅力空间格局,重点建设长三角的名山圣地(溪口-雪窦山-大堰),象山港生态海湾公园。

区域协同战略。积极融入网络化空间格局,打造上海大都市圈创新飞地;推动甬金发展廊道建设,打造奉化外向型经济先行区;支撑建设甬绍一体化奉化先行区;促进与海曙、鄞州、宁海、象山等地协同保护与利用山海资源。

“一主两副、三江四区”全域空间格局。“一主两副”:以奉化城区为核心发展区,打造溪口、莼湖(含滨海新区)两大副中心,带动两翼发展,构建多点联动的山海城发展网络。“三江四区”:结合我区资源禀赋特征,统筹全域国土空间,将保护要素(山海江湖田)与开发要素(城镇村)融为一体,划分四类山水空间统筹区:现代都市集中区、魅力文旅示范区、海湾绿色统筹区、山水生态保育区。

“三区多点”农业发展格局。三区:田园都市农业区,奉化江平原农业地区,重点发展绿色都市农业;山地生态农业区,天台山脉与四明山脉区域,重点发展高山生态农业;滨海休闲农业区,沿海三镇(街道),重点发展现代渔业。多点:区域内茶叶、水果、花木、农特产品等散点分布特色农业。

保护耕地。严格落实上位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坚持耕地保护优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实有面积基本稳定、质量有提高、生态有改善、形态更连片。

乡村振兴。结合村庄特色资源禀赋、乡村原有地形地貌和布局,延续乡风民俗,因地制宜,确保生态宜居、民生安全,按照集聚建设、整治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五种类型实现新型农村的分类动态管控。

“一湾、两山、三江”生态保护格局。“一湾”:统筹象山港海域,保护与修复生态海岸带、海岛等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滨海岸线资源,适度发展滨海旅游休闲功能,营造象山港魅力蓝湾。“两山”:以四明山脉、天台山脉为核心,以生态底线管控为前提,建设名山公园、自然公园、郊野公园等特色节点,推动乡村振兴,打造美丽大花园。“三江”:围绕县江、东江、剡江,亭下水库、横山水库、葛岙水库三大水库,以及支脉、湖泊,强化水质提升,优化滨水岸线,连通滨水公共空间,塑造特色滨水景观,发挥休闲作用,建设品质蓝绿网络。

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四明-天台山脉的核心保护地位,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包含亭下水库、横山水库、葛岙水库水源涵养区域,溪口、萧王庙、西坞、尚田、大堰、莼湖水土保持区域及溪口、裘村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强化生态保育,保护生物多样性。

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包括溪口雪窦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浙江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奉化区域)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奉化金峨山、奉化黄贤、奉化斑竹省级森林公园3处省级自然保护地。

“一体两翼四廊”城镇发展格局。“一体”:面向三江口及宁波枢纽,以奉化中心城区(锦屏、岳林、方桥、江口)为核心,联动西坞、萧王庙、尚田、莼湖等城区组团,构成奉化都市发展板块。“两翼”:溪口-大堰名山板块、滨海板块。“四廊”:都市创新智造廊、名山文化廊、滨海特色廊、山海联动廊。

“1-1-4-3-X”城镇空间体系。“1”:做优做强中心城区,促进人口集聚,引导多组团一体化发展。“1”:建设溪口重点镇,打造全国性的旅游度假目的地。“4”:强化4个新市镇。突出莼湖滨海板块发展引领作用;加强西坞、萧王庙、尚田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3”:提升3个一般镇。提升大堰、松岙、裘村综合服务水平。“X”:培育20个中心村。

围绕宁波市“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强化“绿新高”导向,结合我区现状产业基础,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抢占新兴和未来产业新赛道。“2+6+X”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生命(医疗)健康产业、新材料产业2个战略性产业,壮大6个现代制造产业集群,培育X个未来产业。

构建“2+7+N”的工业集聚区发展体系,推动产城融合及低效、零散用地整治腾挪。规划末期全区80%以上工业用地集聚入园。

构建15分钟生活圈。围绕全年龄段人口需求,统筹配置与我区人口特征、空间结构和设施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高水平均衡化,实现中心城区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达到75%以上。

教育设施更完善。全面建立高水平优质均衡的现代化基础教育服务体系,中心城区按不低于常住人口40‰配置学前段教育设施,70‰配置小学段,35‰配置初中段和高中段。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推进宁波大学医学部(方桥校区)建设。

文化设施更完善。完善文化设施供给及用地布局,按照“区有三馆两宫两中心、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或文体活动中心、社区有文化活动站、500人以上行政村有农村文化礼堂”的要求,完善普惠、精品、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构建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体育设施更完善。推进城市体育设施建设、优化体育用地布局,实现体育一场两馆全覆盖,镇(街道)级公共体育设施8至10万人配置至少一处,基层社区(村)级2万人配置一处。

医疗设施更完善。推进高水平医疗设施供给,优化医疗空间布局。建设宁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宁波市康养疗护中心,提升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外围镇(街道)应至少配置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

养老设施更完善。应对地区人口老龄化,全面提升我区养老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确保各生活圈内至少配置一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含在社会生活服务中心)。每个社区(行政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推进供水并网工程,形成多水源环网供水系统。形成设施布局合理、管网输送健康、源头收集优化的韧性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韧性坚强电网,解决民生需求,服务地方经济。优化气源结构,完善输配系统,提高调峰能力,建设安全、稳定、高效的燃气供应体系。建立焚烧发电、生化处理和综合利用为主的城市固废处置体系。提高区域综合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综合管理能力。

综合交通规划图

城镇发展格局图

城乡生活圈规划图

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