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雪雁 单晓峰 通讯员 赵伊丽)“阿姨,我帮你检查一下眼睛。”近日,奉化爱尔光明眼科医院、宁波牙科医院奉化分院的医务人员走进大堰镇大堰村文化礼堂开展义诊活动。 排队等候的队伍里,一抹抹红色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大堰镇志愿服务队成员。“我是徐马站村的志愿者,为村里老人服务9年了,之前一直为他人服务,今天我体会到了他人为我服务,特别高兴。”志愿者程宝明说道。 记者注意到,程宝明手中拿着一本红色的小册子,是志愿银行积分存折。作为加强志愿服务工作信息化、项目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堰镇着力为志愿者建造“银行”,储蓄爱心志愿服务,支取社会认可与回馈。记者看到,一本小小的志愿银行积分存折上,登记着志愿者基本信息,以及志愿服务的时间、地点、服务时长、余额等。根据志愿者提供的服务类别和服务时间,志愿银行积分存折上将添加相应积分“存款”,积分可享受定点服务,真正让志愿者享受到善举带来的便利。“这种方式非常好。虽然当志愿者本身并不是为了图回报,但感觉自己的服务和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很光荣。”程宝明说。 “大堰镇位于横山水库源头,由于地处偏远,外地志愿服务组织到山区开展义诊、便民服务频次低,本地志愿者发挥着重要作用。志愿银行的打造,变‘单向付出’为‘双向循环’,提高了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志愿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堰镇党委委员王烜告诉记者。 奉献爱心,收获幸福,志愿服务正在这里形成“森林效应”。目前,大堰镇已组建“一村一品”属地志愿服务队5支,服务村民7000余人次,建立属地志愿服务队23支,举办活动1200余场,维修各类生活用具3240件,开展流动就医服务800余次,环保集市53次,缸瓦艺术维护61次,红色壁画修复及研学拓展33次。广大志愿者在事项帮办、环境整治、扶老助残、健康义诊、调解纠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构筑起基层社会治理联动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