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7月1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90后”女孩返乡继承祖业

挑起百年技艺传承使命

记者 赵雪雁 单晓峰 

漫步溪口街头,大大小小的千层饼店在武岭路上一字排开,刚出炉的千层饼香气四溢,撩拨着来往游客的味蕾。溪口千层饼是奉化美食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面临着技艺传承青黄不接的窘境。

回归故乡 担起传承使命

“90后”蒋夏怡,是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蒋定君的女儿,从太爷爷那辈起家里就从事千层饼制作。千层饼烘烤的香气围绕着她的童年,也贯穿了她的生活。

小时候的蒋夏怡并不喜欢千层饼,“从小学开始就住校,周末回家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有父母陪着出去玩,而我的父母永远在埋头做千层饼。”蒋夏怡回忆道。此后,随着年龄渐长,她逐渐理解了父母的辛劳与坚守。

2016年,蒋夏怡大学毕业后去了上海一家外贸公司实习。逐渐年迈的蒋定君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为了不让千层饼的传承中断,他打电话劝女儿回家传承手艺。电话那头的蒋夏怡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思虑再三,她选择了回到她熟悉不过的溪口街头。

突破传统 踏出升级第一步

蒸粉、制馅、和皮、包馅、擀饼、贴饼……千层饼制作包含10多道工序,这是千层饼味道醇厚、唇齿留香的原因,但也局限着手艺的传承与推广。如何能让溪口千层饼也像缙云烧饼一样“火”一把,蒋夏怡思考着。

“烘焙是核心技术,每家饼店都有专用的木炭炉,但炉火的温度、烘烤的时间全凭师傅经验。”蒋夏怡说道,她多次用烤箱等新型烘烤设备进行试验,尝试推动千层饼制作技艺走向标准化。尽管目前还没有探索出能替代传统木炭炉的设备,但技艺革新的尝试并没有停止。此外,她还将千层饼的传统包装进行了改良升级,推出了充满国潮风情的新包装,受到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走出去”才能“传下去”

“大家知道千层饼到底有几层吗?”每周的溪口千层饼制作技艺实践课堂是蒋定君与蒋夏怡父女俩最享受的时光。从去年6月起,蒋家龙门千层饼店与武岭小学达成合作,在四年级常态化开设溪口千层饼制作技艺非遗传承暨劳动实践课程。此外,父女俩也时常走进区非遗馆、非遗活动现场推广千层饼制作技艺,让老手艺变得可感可触可学,牵拉起那根保护、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弦。

“我以前只专注于怎么做好饼,从来没想过怎么把老祖宗的手艺推广出去。”做了一辈子千层饼的蒋定君感慨,女儿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想法带着他走上了一条新路。

为了让“走出去”的步子迈得更大,蒋夏怡还将目光投向了直播。现在,她每天固定直播1.5小时来展示千层饼制作技艺、销售千层饼,受到了各地网友的关注与欢迎。“以前我们的千层饼只能等游客上门来买,比较被动。现在通过直播可以主动把千层饼卖出去,最远卖到了新疆、西藏。”蒋夏怡分享道。

技术改良、技艺推广、非遗体验、直播带货……“90后”蒋夏怡还在不断尝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