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对照工商系统7.9万余家企业(场所)底数(其中企业26667家、非企业场所主体52501家)开展全覆盖排查,发动“区—镇—村—企”各级各条线力量以及第三方机构全面开展起底式、洗楼式排查,累计排摸三类企业(长期无用水用电记录、属于同一企业多个名称、无实际经营行为或地址虚拟)15593家,检查覆盖企业11074家,其中较大以上风险企业1570家,实现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全覆盖,7129家企业实现新纳管(主要是商贸类企业,检查情况全部录入省“除险保安”系统)。累计排查出租房、沿街店铺、建筑工地、渔船、学校、医院、路段等其他单位(场所)52501处,点对点发送安全提醒短信7.9万余条,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和隐患自查自纠能力进一步提升。 隐患排查更加深入 全面梳理“8+3”重点领域(专项)重点检查事项、重点检查内容2张清单,下发隐患自查自纠工作手册,抓重点、定标准、强培训,对标对表开展深层次隐患排查整治。突出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应急、消防、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和第三方安全专家共同参与每周会商,对照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强化分析研判,落实专人复核查验隐患判定和整改情况,督促企业主体建立“一案一策”,着力提升重大隐患排查发现率、判定准确率和整改闭环率。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排查发现一般隐患22682条,已整改22671条,其中重大隐患1501条,已整改1490条,剩余11条重大隐患按期有序整改中,隐患排查发现和整改闭环能力进一步增强。 执法力度显著加强 牢固树立“隐患不排查不整治就是事故”的工作理念,强化执法刚性保障,严格督促企业整改闭环,对于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一律立案查处,对于重大隐患无法立即整改到位的一律停业整顿,对于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一律依法移送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行动期间累计立案查处3016起(其中城市运行领域1411起、消防领域804起、交通领域677起、工矿危化领域100起、其他领域24起),责令停产停业1097家,行政拘留112人,办理行刑衔接案件6起。柴油领域处罚案件数量、建筑施工领域行政拘留案件数量、危化领域和城市运行领域行刑衔接案件数量全市领先。坚持监管和服务并重,1073家整改完成企业已陆续复工复产,目前复工率达98%。 宣传形式愈加丰富 积极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完善举报奖励、服务保障、媒体曝光等举措,通过在主流媒体上开设安全生产专栏、举办“安全盛宴”众享会、悬挂张贴横幅标语、滚动播放公益广告、发放隐患自查手册等多种形式通报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进展,宣传安全生产应知应会,曝光典型违法行为,营造浓厚安全氛围。行动以来,累计曝光典型违法案例97起,核实并立案查处举报线索18起,发放举报奖金4000元,凝聚了较好社会共识。 监管责任逐步压实 行动期间,区四套班子领导、区各专委会主任均带队赴一线,开展安全生产“四不两直”暗查暗访。区安委办组建实体化工作专班,建立例会、晾晒、通报等工作机制,及时分析推进情况,查补漏洞短板,狠抓重点难点,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行动以来,累计召开整治推进会议12次,点对点下发督办单、提醒函16份,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26个。区各专委办组建6个驻点督导小组,对镇(街道)开展全覆盖督导帮扶,确保行动落地落细,取得实效。 下一步,区安委办将打好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收官战。7月开始,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将常态化进行,切实构建起“问题发现、方案制订、整改推进、验收销号”闭环整改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到边到角、取得实效。强化大排查大整治成果运用,对新纳管企业进行风险辨识和分级分类,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对于行动中建立的打击非法柴油联席会议制度和案件移送制度、人大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机制、区安委会领导联系督导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制度等特色做法、创新机制,将进一步巩固完善,形成重点领域长效治理机制,推动实现全域本质安全提升。 通讯员 俞源 4月17日以来,区安委办深刻吸取金华武义“4·17”重大火灾事故教训,根据省市统一部署要求全面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至目前,全区92项重点任务全部完成,持续开展“两全两铁”、自查自纠、常治长效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