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银儿 近年来,西坞街道坚持党建统领,聚焦资源同享、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工作关键点,积极挖掘自然山水禀赋和产业人文资源,打造了一系列共富项目。因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笔”,才绘就了西坞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西坞街道金峨村、雷山村、蒋家池头村、余家坝村、税务场村同处一条金溪河畔,发展却各有先后。2015年,5个兄弟村开展党建联建,组成“金溪五村”,每年进行地毯式摸底调查,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共享优质资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了方便留守老人吃上热乎饭,2017年7月,蒋家池头村党支部书记陈伦率先开办老年食堂——“孝膳堂”。作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蒋家池头村的志愿服务氛围浓厚,老年食堂运营由村里志愿者团队承接,向本村及周边各村老年人提供服务。如今,这里每天有70多名老人前来用餐,95岁以上免费,70岁以上每餐只需4元,餐餐均有两菜一汤。每天另有志愿者为周边村20余名有特殊需求的老人提供配送餐服务。 如今,街道各联建区域共开办“孝膳堂”“幸福食堂”等老年食堂6家,发动片区党员群众轮流开展志愿服务,让老年人实现“通享乐享”。 面对富余劳动力就业难题,五村党组织整合资源,联合街道、企业、乡贤、农创客等力量,打造雷山村“坞”里就业“共富工坊”,下设三农直播、植物方舱等5个“共富工坊”点位。2022年,工坊总产值约2300万元,实现村民增收576万元;帮助320名“金溪五村”村民在“家门口”找到工作。 “我们整合辖区内的党群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花木购销电商平台等19个服务阵地和产业平台,统筹功能、优化布局,向各联建村提供教育培训、产销运营、协同治理等服务36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益呼百应”党建联建创新“老李调处工作室”服务阵地,培育“两新”企业宁波新升阀门有限公司的党支部书记李国友成为远近闻名的区级“金牌调解员”。 近年来,街道还整合金峨村“醉美金峨”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蒋家池头村“和美乡村”名师工作室、雷山村金溪山茶花乡创工作室等3处宁波市级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和名师工作室,在省级兴村名师陈伦及市级兴村名师周康健、陈四海的带领下,新建了金峨村艺术馆、税务场村老年公寓等服务阵地试点,结合课堂、实训、参观等多种形式,开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课程,每个点位每次收取一定考察服务费用,进一步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为了让区辖区内实现优化重组,提升资源配置水平,目前,西坞街道全力打造“金溪五村”共同富裕示范带,统筹规划五村道路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等。根据规划,未来将打造“金溪五村”幸福邻里中心,实现医疗、文化等服务共建共享。 如今,西坞街道党建联建示范效应不断显现,在西坞街道其他村的强烈呼声中“金溪五村”的联建半径。逐步向外延伸。蒋家池头村与孔峙村、康亭村三村党组织抱团联建,各村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民生事业快速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明显。 行笔:产业发展推动增收共富 走进金峨村,村道两侧绿化景观设计精巧,花木盆景错落有致,颇具美感。 花卉苗木,是“金溪五村”共同的风景。西坞街道金峨村党支部书记周康健介绍,近年来,花木产业供大于求,耕地“非粮化”整治行动快速推进,花木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产业转型迫在眉睫。为顺应时势,“金溪五村”党建联建提出“共富工坊”建设计划。联建成员通过总结三十余年的花木产业发展经验,贯彻党建引领理念,抓牢数字经济浪潮,以组团运作的模式规划产业布局、村庄发展、集体增收等,完成了金溪甬富建设有限公司的注册。 2021年4月,金峨村建成占地20余亩的金溪生态共富产业园,引入花卉苗木500余种,园内布置了中式园林、日式庭院、欧式花园等样板庭院。同时,在其他四村布点花木基地,辐射带动村民学习新工艺、开拓新市场。依托金溪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五村还通过共办杜鹃花节、山地自行车赛吸引人气,逐步实现从卖花木向“卖风景”转变。此外,“金溪五村”党建联建在网上农博平台搭建金溪特色品牌馆,培养自己的农村网红主播,以直播带货方式助销精品盆景苗木,进一步扩大影响、增加销量。 街道还整合蒋家池头“和美乡愁”、金峨“生态乐游”、税务场“人文奥运”、雷山“古韵农创”等农文禀赋,培育了“金溪五村”旅游观光带,布点业态、引流客源,实现乡村“吃住游购”一体化服务。今年启动的“党建联建·共富金溪”文化旅游节活动第一站,短短一周就吸引游客数万人,累计创收50余万元。 要想确保共富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就需要加大力量为低收入弱势群体赋能,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实现就业、追逐梦想。“我一有空就到工坊来,不光能打发时间,而且还可以补贴家用。”67岁的赵玉红是雷山村村民,自2022年4月村里有了非遗“喜曼蓝富”手工艺坊,包括她在内的30多名村民就经常到此刺绣来贴补家用。截至目前,村民已累计增收80余万元。“村民往往因为缺技术、缺培训,很难跟得上时代步伐,党建联建发挥高校院所、远教团队等资源优势,定期组织专家、企业骨干等走村入企,帮助‘共富工坊’培训从业人员、破解技术难题、拓宽产品销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街道以来料加工为切入点,探索构建“坞”里就业增收机制,开展村企党组织一对一、一对多结对联建,按照企业出资、村企出智、农民出力,联办9处“共富工坊”,合作推进植物方舱、光伏发电、来料加工等建设项目20余个,2022年累计解决本地就业823人,成功创收1600余万元,人均年增收1.8万元以上。 近日,在西坞街道庙后周村的成片农田中,不少新式的“大家伙”和四四方方的水泥台静静矗立着。放眼望去,原有的农田小而散现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数智农田。甬新河波光粼粼,水清岸绿,构建成一幅“粮”田美景,铺展着乡村耕耘的美丽图卷。这诸多变化都源于“稻生西坞·共富田园”西坞街道万亩方项目。据悉,该项目将打造“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的示范样板,构建生产、收储、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综合体。 近年来,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招引了星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奉化区农商集团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同时,构建以“平原水稻小麦、山区蔬菜盆景”为主导的农业生产发展体系,培育一批研产销阵地,延补做大农业产业链,提升做强农产品附加值。此外,依托千亩方、万亩方扮靓美丽田园,打造创意麦浪景观,办好稻田丰收等旅游节庆活动,树立精品意识,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全力以赴抓好农文旅项目建设,打造立得住、叫得响的农文旅特色品牌,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收笔:选优育强激活共富动能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西坞街道通过政策引、本土育、环境留,让“人才外流”变成“人才回流”,集聚人才振兴合力,持续提升街道各村党组织战斗力,不断锤炼铁军队伍。 解锁“跨村任职”新模式。西坞街道打破“本村人当本村官”的传统模式,选派了经验丰富、为人热忱的“金雁银雁”书记到相对落后村挂职第一书记,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帮助一些“薄弱村”打开工作局面。 省级兴村名师、蒋家池头村党支部书记陈伦,同时担任孔峙、康亭两村的第一书记。2017年底刚到孔峙村,陈伦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的难处、需求和愿望。在他的带领下,孔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道拓宽了、村道整洁了、村文化礼堂大气简约、老年活动中心修缮一新、老年食堂干净整洁……“一村富不是富,村村富才是富”,这是陈伦的理念,也是他奋斗的方向。2021年底,陈伦成为西坞街道另一经济薄弱村——康亭村的第一书记,不到一年时间,他向各级部门争取到450余万元资金,用于修复村文化礼堂、修建村道及河道两岸景观灯,使得康亭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同时,康亭村党支部联合27家企业成立兴康公益协会党支部,首期捐资100万元助力康亭村振兴。不是康亭村人,却为康亭村的发展竭尽全力,陈伦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康亭村的党员干部队伍,大家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凝聚力大大增强。 进村道路坑坑洼洼、村民房屋年久失修、田地里收成少价格低……这是几年前西坞街道雷山村的样子。“矛盾复杂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三顶“帽子”一度成为村庄发展滞后的标签。如今,这里已呈现出“公路通、百业旺、农民富、山村新”的喜人景象。而这正得益于街道实施的“能人回归”计划。近年来,街道扩大村级换届选人视野,广泛排摸适合回村参选任职人选,为村庄建设注入更多新鲜血液。雷山村在村党支部书记陈四海的带领下,从“一堆沙”迈向“一盘棋”,网红直播、蓝印花布、乡村民宿等多个产业接连入驻,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万元增长至如今的63.44万元。一件件实事干下来,雷山村有了新面貌。“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省AAA级景区村庄”“省文明示范村”等荣誉在这里“安家”。 人才是乡村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西坞街道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激励人才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劲”,通过搭建“人才育苗”新平台,厚植青年人才培养土壤。“我们探索实行村集体公司、民营公司联合运营模式,让本土村民在本村集聚就业创业。”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金溪山茶花红领乡创基地平台,街道成立了民宿、盆景等12个专业合作社,并在技术服务、项目资助、场地提供等方面给予扶持,让本土就业创业成为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