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嘉婷 近期,西圃村的一家奇石茶隅石头艺术馆,在社交平台上火了一把,它独特的设计风格和馆内的奇石、盆景吸引了一波波游客前来“打卡”。近日,记者专程前往西圃村,探寻这家石头艺术馆是如何在乡村诞生的。 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仅仅一个多月时间,西圃村新村民李书生和中国人民大学“小裤脚教授”团队就在西圃村创造了一座老屋的艺术变形记,不仅让来自安徽的灵璧石与西圃村的枯木一同成为展厅展品,还让游客实现了在村里逛展。 “老树盆景也太赞了吧”“石头奇奇怪怪很有风格”……“五一”期间举办的“有好市西圃生活艺术节”,游客、村民变身成了奇石茶隅的“夸夸团”。“这些东西看着不错吗?”李书生憨厚地笑着,与游客攀谈。 在村里开一家石头艺术馆,是李书生之前从未想过的事情。 李书生今年44岁,来自安徽农村,是一家施工队的负责人。8年前,为了租房,李书生在老乡的介绍下第一次踏进西圃村。 “也许是有缘分吧,不到半小时,就谈妥承租了一个超市。”李书生笑着说。就这样,李书生带着一家人在西圃村扎下根。 “到西圃村不久,发现村里不少老人腿脚不便。”李书生称,“于是妻子的超市便增加了菜行、免费给轮胎充气业务。”借着施工队积累的经验,村里哪家哪户的房子漏水了,李书生总是乐呵呵地帮忙。有了谋生的空间,女儿也在奉化出生。 去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小裤脚教授”团队来村里搞艺术,让艺术的风吹向了乡野。“在村庄里搞艺术,真稀奇。”李书生心想。此后,他经常和团队成员聊天。 今年3月,“小裤脚教授”团队在西圃村发起“村宝创业计划”,依托党建统领,设计赋能共同富裕策略和在地化整村运营体系,帮助村民家庭创业、整合多户业态资源、构建乡村品牌集群。 这位每天早起贪黑的施工队负责人李书生,有个收藏灵璧石的爱好。李书生想到自己从安徽老家收集的灵璧石,他决定改造一下堆集旧物的“破屋子”,便第一个报名参加“村宝创业计划”。 之后,捡来的陶罐、村后山的蕨类植物、淘来的鹅卵石做成了废旧树干盆景;村民修房子拆下的破木板做成了艺术馆的大门;从垃圾桶淘来的破旧蓑衣成了游客的打卡新宠;从安徽老家搬来的灵璧石成了展厅的C位……石头艺术馆展品取材乡野,建在乡村,带火了村民的改造之路。“艺术也不难”“‘废物’一点都不废,放对地方就是艺术品”……村民也纷纷翻出了家里的旧物搞艺术。 就这样,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李书生的身份从“施工队老板”变成村民口中的“痴汉”“捡破烂老板”。改造过程中灵感来了,他在烟盒上画下艺术馆墙面的设计草图,与“小裤脚教授”团队设计师贾睿一起商讨,定下设计方案。李书生也没想到,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泥水匠技能派上了用场,他亲手搭建展示墙的一砖一瓦。而在旁边,便是女儿画下的风景图。年久失修的存放旧物的房屋,一个多月里脱胎换骨,变成了奇石茶隅艺术馆。 伴随着系列推介活动,来村里的游客多了起来。“村里热闹了,越来越多的村民也返乡了,西圃村每天都有新变化。”李书生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