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9月06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朝着民宿集聚区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诗意谢界山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记者 赵雪雁 单晓峰

通讯员 赵伊丽 

位于大堰镇与溪口镇交界处依山而建的谢界山村,村内溪水淙淙,古树石桥与粉墙黛瓦相映成趣,一派隐于山林阡陌的平淡与诗意。从空中俯瞰,两幢以白色为主色调的民宿——观岑山野美宿和里秧田民宿,傍山而起、遥遥相对。“随着今年这两家民宿开业,谢界山村目前有5家民宿迎客,村里正朝着民宿集聚区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谢界山村党支部书记陆宝法说道。

集人气,多元体验引客来

在谢界山村,各家民宿虽相距不远,却各有千秋。

由清乾隆年间的上埭屋大阊门改造的“柿子红了”旗下的燕来山田民宿是谢界山村第一家民宿。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到砖石槛框、垂花柱、坡屋顶等老建筑遗迹,重温儿时的乡愁记忆。而在距此仅200米的半坡上,同样是“柿子红了”旗下的诗田山居民宿坐落其间,自然返璞的极简风格颇为吸睛,游客在此可耕作、品茶、看书,收获“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田园之乐。

在同一个村子经营两家民宿,“柿子红了”的布局令人不解。对此,燕来山田民宿管家崔玲巧解释道:“虽然同属一个品牌,但依托于两家民宿各具特色的场景打造,能够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一店一特色’的体验。”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正是谢界山5家民宿的生动写照。在省级非遗民宿宋小姐别院里,随处可见“酒”的踪影、品尝“酒”的美食、品味“酒”的文化,还可以在古法酿酒的传承基地体验酿酒;在观岑山野美宿,宽阔的草坪、清澈的浅水池、竹林间的茶寮营造了休闲惬意的美学空间;在里秧田民宿,可以和亲切黏人的小鹿、小香猪互动,在鲜花斑斓的莫奈花园中感受乡趣风情与浪漫主义的完美融合……“村里民宿越多,才能克服单一民宿体量小、资源有限的弊端,发展出多元业态,对游客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大。”看着一间间民宿开门营业,崔玲巧丝毫不怕同行竞争,反而期待着更多民宿在村里落地生根。

聚业态,抱团发展更给力

每逢周末,谢界山村从“沉睡中”被唤醒,一辆辆小车穿过青山翠竹而来,带来了年轻人的欢声笑语。古法酿造桃花酒、山水间泡茶、篝火晚会……民宿里的特色活动,为这个村庄增添了活力与色彩,民宿集聚区的魅力初显。

近日,在民宿宋小姐别院里,管家周盛成正忙着组织品酒会等活动。记者注意到,参与活动的部分客人来自住在村里其他民宿的游客。“我们几家民宿约定好,公共空间、体验活动共享。例如我们的酿酒活动、品酒活动,很欢迎其他几家民宿的客人来体验。”周盛成笑着告诉记者,“不少客人来体验过后表示,下次来谢界山就来我们家民宿住一住。”

对于民宿而言,除了提供客房,还要有鲜明的主题、有趣的活动以及和乡村产业、环境有机结合的配套项目,才能避免“进门精致漂亮,出门要啥没啥”的尴尬。目前,谢界山村的民宿开发了咖啡馆、酒吧、农耕体验、动物喂养等乡村文旅项目,并通过资源共享、设施互补、市场互助、品质共提等方式,不断完善着农文旅全产业链的拼图。此外,5家民宿还计划着共同开展乡村集市等活动,希望一举打响谢界山村乡村旅游的名气。

凝合力,共富之约齐奔赴

“家门口的工作,待遇也不错,在外工作的孩子知道了也很放心。”今年,村民陆大叔就在一家民宿找了一份后厨的工作。民宿的营业,不仅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为村民搭建了一个销售自家笋干、番薯、大米、茶叶等农产品的平台,大大地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还有部分村民将闲置的农房、宅基地的使用权流转给村集体,再统一通过村集体出租给项目投资商,将“冷”资产变成“热”资源。

截至目前,谢界山村民宿产业已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余元,实现销售收入180万余元,带动农户销售60万余元。老百姓的钱包也随着民宿集聚区的打造越来越鼓。

“民宿不应当只是可远观的‘盆景’,而是全域美丽风景中的一部分。”民宿越开越多,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陆宝法却始终不忘初衷,他告诉记者,打造民宿集聚区不是终点,而是路径,“更重要的是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吸引‘谢界山儿女’返乡创业,让村子越来越好,让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