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共收到政协委员、政协参加单位以提案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228件,经审查,立案202件,转社情民意26件。 截止到目前,这些提案已全部完成办复。为推动委员建议的有效落实,区政协采取一系列举措,开展副主席专项督办重点提案、三单式督查,区政府办公室分管主任牵头督办重要提案,B类(所提问题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解决)、C类(所提问题因条件限制留待以后解决)提案多方会商,对去年B类提案持续办理情况跟踪等。 为展示提案办理成果,推进提案办理效果,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提案工作浓厚氛围,现选取部分提案予以分期报道。 陈宏勇委员:乡村旅游能促进乡村经济,是乡村振兴的一种有效途径,民宿建设通过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改变乡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有力促进乡村振兴。我区有丰富的山海资源、人文典故,建设好民宿经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大有可为。 ◎提案建议 一、加大扶持奖励政策力度,出台租赁、品牌建设等组合扶持奖励政策。对集中租赁乡村存量房屋用于民宿建设的,出台租赁补助政策;对打造民宿品牌的,出台扶持和奖励政策。 二、加大招商力度,引入品牌,打造精品民宿。加大力度引入中高端品牌,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充分利用外来的中高端品牌,带动本地民宿经营者提升产品及服务理念,进一步形成区域优势。 三、国企参与民宿建设。建议国企利用资金优势参与民宿建设投资,成片开发民宿。 四、加大造势力度,提升影响力。创新宣传模式,丰富宣传载体,讲好民宿故事,推进民宿形象品牌化国际化。整合优质影响资源,借助民宿领域相关专业营销或运营机构,引导设立专门的民宿发声推介机构,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等技术手段,在移动互联网重点策划发力,扩大区域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知名度。 ◎区文广旅体局办理答复 一、对于“加大扶持奖励政策力度,出台租赁、品牌建设等组合扶持奖励政策”。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明确对民宿项目的投入有一定资金奖励,规定等级创建奖励,并将民宿客栈列入住宿招徕奖励范围。接下来,将整合上级部门和市本级各类奖励、补助资金,重点向民宿倾斜。二是创新金融服务。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量身定制差别化的信贷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民宿信贷需求,重点支持农村多权抵(质)押信贷用于发展民宿经济。加快金融机构在民宿集聚区(村)优先布设ATM机和提供POS消费终端等电子化结算方式。三是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提升旅游厕所、停车场、慢行系统等旅游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给予资金补助。 二、对于“加大招商力度,引入品牌,打造精品民宿”。一是积极推进民宿招商。编制《民宿招商手册》,搭建民宿招商平台,通过各类招商活动平台宣传推广我区民宿资源,双管齐下引优资,努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二是统一营销民宿产品。重点针对长三角城市营销推广我区民宿。三是打造区域民宿品牌。引导民宿的集聚和品牌发展,成功创建市级民宿集聚区3个。四是提升民宿服务质量。加强对民宿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创新管理理念,提升服务的整体水平。 三、对于“国企参与民宿建设”。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旅游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建设基础设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积极参与投资民宿开发项目,充分发挥国企投资民宿业的引领作用,积极鼓励全区参与民宿旅游创业。二是加强规划用地保障。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修编,将民宿发展用地有序纳入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实行集约高效开发,鼓励特色村庄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三是推进民宿“一件事”办理。通过流程改造、材料精简、时间压缩、告知承诺、平台搭建,方便民宿开办。 四、对于“加大造势力度,提升影响力”。一是成立民宿经济促进会。加强与省市民宿协会对接,积极搭建民宿产业对外交流平台,培育健康、环保、人文和精致的特色民宿,进一步提高民宿行业的人气和经营效益。二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拍摄民宿宣传片、制作民宿手册,通过“奉化文旅”公众号以及视频号,大力推进民宿对外营销推广。搭建桥梁引导民宿参与市区两级文旅消费券,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促进消费,提振文旅产业。三是引导“民宿+”新型产业体系。协同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多部门,联合推进民宿集聚化融合发展。以“民宿+景区”“民宿+文化”“民宿+非遗”等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奉化民宿产业转型升级为更加精致、更加诗意的乡村慢生活体验模式,促进奉化民宿经济发展,实现民宿产业全面开花。推广栖霞坑整村连片发展模式,通过示范带头作用,引导村集体、村民入股民宿集群发展,提高农户经营性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翁幼辉委员:让优质健康服务覆盖到每一个区域每一个群体,尤其是让每一个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优质健康服务,是彰显共同富裕范例的鲜明标志。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让农村百姓能“小病不出门,大病及时看”,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服务十分必要,对推动卫生健康领域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提案建议 一、解决乡村医生身份属性。区编办核定专用编制,把乡村医生纳入编内管理,把村卫生室作为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派出机构来管理。 二、加大乡村医生培育力度。采取定向培养方式,与医学院校合作,实行定向招录、定向分配、定向就业和专项补助,统一调配到村卫生室工作。同时,适当放宽条件开展定向招聘乡村医生,并纳入事业编制统一管理,对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的乡村医生,服务满一定期限后,给予在医共体内向上流动的机会。 三、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对予以办理退出手续的乡村医生年龄可放宽至男性年满65周岁、女性年满60周岁,待“人才荒”现象解决后,可按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予以实施。达到退休年龄的乡村医生原则上不再执业注册,确有需要的可以返聘其继续执业,对离岗而没有生活保障的老年乡村医生,应根据国家文件要求给予适当生活补助。 四、提高乡村医生合理收入。区财政应全额保障乡村医生的人员经费,其收入水平应不低于卫生院同类在职在编人员。 五、提升乡村医生能力水平。继续加大在岗乡村医生定期培训力度,安排乡村医生定期到上级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培训,或由上级医院选派业务骨干定期到村卫生室实施临床带教,保证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合格乡村医生。 ◎区卫生健康局办理答复 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制定《奉化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长远打算出发,结合当前全区乡村医生队伍现状,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为原则,力争改变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人员性质,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健全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培养培训政策,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保障广大农村群众健康权益,促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下步工作计划:一是推进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范化。根据行政村服务人口、地域位置和交通等情况,按照农村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的要求,合理确定村卫生室的数量和布局。合理规划村卫生室设置,明确村卫生室性质和职能,规范村卫生室建设和管理。村卫生室建设做到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管理一体化。二是推进乡村医生管理一体化。拓宽乡村医生培养渠道,明确乡村医生人员性质,建立乡村医生职业发展通道。三是实施乡村医生招录3年计划。计划通过3年的招聘和储备,力争到2025年底,使45%以上的村级从业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45%以上的村级从业医生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基本建成一支本土型、实用型、稳定型的乡村医生队伍。 建立“奉化好物”目录 依托连锁商超走出去 葛善军委员:近几年,奉化的农户、合作社、供销社纷纷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推广水蜜桃、芋艿头、油焖笋等农特产品。从打造品牌的知名度、顾客的体验感上来讲,实体门店还是比较好的推广场所,让奉化本土特色产品走进连锁商超,推动传统农产品做大做强,促进奉化农户和企业增收,助力共同富裕。 ◎提案建议 一、成立国企销售公司。由区级国企参照老宁波土特产“三关六码头”的模式,建立农户、国企、超市“三方”合作模式,对农产品及加工农产品进行产品整合,统一采购、统一包装,由区级国企将农产品销售给商超,解决普通农户缺乏资质、开具不了增值税发票的问题,同时又有利于国企做大营业收入。 二、建立“奉化好物”目录。由政府相关部门将奉化农特优农产品及优质工业品整合,建立名录并公开发布。一方面有利于奉化特色产品的推广,另一方面有政府背书,也有利于产品进入商超。 三、建立销售本地产品的激励政策。对商超销售奉化本地产品,根据销售的种类及金额给予一定奖励,提高商超积极性。 ◎区商务局办理答复 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农超精准对接,形成了系统安排、统筹进度、逐年推广的良好局面。下步将积极借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部门联动,搭建农超对接平台。上半年区商务局会同区农业农村局分别举办农超对接座谈会、“农特产品进超市”洽谈会、三江生鲜采购对接会等活动,为本地20多家农业企业与超市搭建合作平台,部分企业抓住契机与超市达成合作意向。后续,将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继续开展各种农超对接活动,创造供需双方见面与沟通机会,共同推进奉化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超市增销。 二、政策先行,激发农超对接动力。先后出台《奉化区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等举措,对销售本地农产品经营主体给予相应补助,其中对入驻连锁超市、大型商场设立专卖场所,年销售额达到3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交易额给予5%补助。推行菜篮子商品新型流通方式,鼓励市级菜篮子基地发展线上营销、连锁经营、农超直供等新业态,按照相应建设投入和销售金额给予一定比例补助,最高10万元。支持生鲜超市主动延伸产业链条,设立本地农副产品直销区,增加农超对接品种和数量,有效带动区域农业主体发展。 三、国企统销,创新农超对接模式。研究试行“第三方”供应商统购统销的合作形式,重点推动国资公司运营农业品牌新模式,构建以区农商集团牵头,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等主要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农合联组织架构,采取稳定货源供应、拓展销售渠道、发挥示范引领等措施,实现分级、商标、包装、价格、销售“五统一”,从奉化水蜜桃先行先试,提高区域农业品牌标准化管理水平。同时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参与度,推广笋制品、水蜜桃深加工、茶叶等产品,打造“欢喜奉+”系列品牌,实现品牌化、特色化经营,争取走出一条农超对接的惠民新路。 四、培育基地,提升农超对接水平。争取有关政策,支持农业主体提高基地产业化、组织化程度,通过补助冷链化仓储、加工、配送等物流体系建设投入,有针对性的补链强链,确保上市商品质量安全,增强均衡供应和议价能力,为农超对接创造良好的基础。 截至今年8月办理成效:今年以来,已有草莓、水蜜桃、雷笋、葡萄、油焖笋、西瓜(8424、大堰高山)、菌菇(杏鲍菇、秀珍菇)、紫晶香薯、千层饼、滕头年糕等10种农特产品以及玉米、高山茄、包菜、小青菜等12种蔬菜进入超市(含区外关联超市)销售,1-8月合计销售额1400余万元,其中滕头年糕单品销售额800余万元。 强化人才支撑 助推乡村振兴 卓宜男委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经过深入调研发现我区农村实用人才引进乏力,制约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 为此建议,要实施引进人才和培育本地乡土人才“多条腿”走路,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提案建议 一、乡村人才要引好 1.人才回流。给本土人才在乡村就业的机会和舞台,配备人才回流的岗位。 2.精准引才。依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适当降低准入门槛,明确人才引进方向,重点引进农业经营管理、乡村创业、农业科学、环境整治、文化传播等方面优秀人才。 二、乡村人才要育好 1.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创新乡村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扶持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 2.加强培训基地建设。通过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方式,大力培养乡村实用人才。 3.建立创业创新服务扶持平台。鼓励大学生、复员转业军人等到聚集区创业就业,在创业资助、项目研发资助、成果专业资助、政策配套资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主动引导高校院校、科研院所在集聚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工作站,不断完善人才创业创新集聚环境。 三、乡村人才要留好 1.待遇留人。在用地住房、税费减免、子女入学、户籍转移、知识产权、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完善激励奖励机制,强化岗位晋升、工资福利等保障措施。 2.感情留人。打好乡情牌,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用心呵护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各类人才。 ◎区人力社保局办理答复 我区以最大诚意为人才递上“橄榄枝”、栽下“梧桐树”、筑好“温馨巢”,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为激发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 一、加速高端农业人才集聚。全力实施1+4+X人才政策体系,将乡村振兴人才纳入四大人才集聚工程,从政策层面凸显乡村人才的重要性。积极引进计划农业方面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宁波甬江引才工程、“凤麓英才”计划城市经济领域特设现代农业分领域。吸引高端农业人才带项目、带团队落户我区,丰富我区现代农业产业、现代农业人才队伍。 二、加快实用农业人才培育。多角度、宽领域实行实用农业人才培育,加速基础农业人才集聚。一是各类本土人才评选。给予使用农业人才激励。如“奉化(麓)杰出农匠”评选,每两年评选一批不同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土专家”“田秀才”,授予“奉化(麓)杰出农匠”称号,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新农匠”评选及工作室创建,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每年评选一批“新农匠”,并根据实际情况创建部门“新农匠”工作室。二是加强培训质效及平台建设。开展“乡创平台”星级评定工作,给予每家平台五年内最高不超过80万元奖励;“青创农场”按照省级、市级和区级认定等次,一次性给予每家3万元、2万元和1万元奖励。重点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培训工作指引方向。 三、着力乡村振兴人才保障。鼓励人才回乡创业,从政策层面予以保障。鼓励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及各类乡贤能人返乡工作,对区外新引进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中级及以上职称(含技师)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一定金额的生活津贴。提升高校毕业生农业生产领域创业补助力度,提供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以及最长5年无还本续贷服务,并给予一定额度的贴息。同时,积极谋划出台乡村振兴人才专项人才政策,分层次、分类别对乡村振兴人才政策激励,在经济和政治待遇上充分体现乡村人才价值。 鼓励生育,促进人口结构均衡可持续发展 洪浩波委员: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会日趋严峻,人口结构的不合理不利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人口政策调整的战略紧迫性,实施积极的人口生育政策,加大力度鼓励生育,促进优生优育。 ◎提案建议 一、支持发展婴幼儿教育,减轻家庭婴幼儿早期教育负担。我区公办托幼一体化试点幼儿园只有一家,位于锦屏街道尚景苑小区内。建议以点扩面,在每个镇(街道)至少开设一个普惠性托育点,以基本满足市民需求为目标,出台相关保障措施,低价招生,探索“社区化、就近化”的托育服务模式。政府也可提供场地、支持硬件建设、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服务机构,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在社区兴办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或服务点;加快推进托幼服务一体化,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真正实现“幼有所托”,缓解双职工家庭育儿压力。 二、政府搭台,减轻家庭养育经济负担。依托供销社这一平台,由供销社集体采购并完善直营门店网络提供质优价廉的母婴用品和食品,政府出台相应优惠政策,比如向育婴家庭提供消费提货券到供销社直营门店提货,为家庭育婴适当托底,缓解家庭育婴经济压力。 三、建立互助网络,减轻家庭养育生活负担。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与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依托网络平台和大数据发展优势,组建并不断完善集婴幼儿营养、疾病诊疗、兴趣培养、孕妇心理咨询等综合性家庭养育网站,为家庭养育提供快捷便利的社会保障。 ◎区卫生健康局办理答复 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逐年增加托育服务供给量,基本建成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至目前,我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已达2436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16个。其中,社会办托育机构8家,提供托位448个;幼儿园托育部41家,提供托位1988个。已建成村社区婴幼儿照护驿站20家。 一、建议中提出“支持发展婴幼儿教育,减轻家庭婴幼儿早期教育负担”。区教育局立足奉化实际,充分挖掘公办幼儿园托育资源,尽力提供优质托育服务。“十四五”期间,不断加强幼儿园”托幼一体”服务。加大托幼资源统筹力度,进一步增加托班服务供给。2022-2025年期间,计划每年平均新增300个托位,2025年,存量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率达到70%。2023年9月起新投用开办的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率达80%。2023年,计划在锦屏街道、岳林街道公办幼儿园中开展托育试点工作,其中新投入幼儿园班额在9班以下的,至少建1个托班,班额在12-15个班级的,至少建2个托班。每年至少新增5个“托幼一体”幼儿园,根据托育工作实际需求,及时调整。目前已有10家公立幼儿园开办托班,提供托位560个。区政府于2022年10月发文实施《关于推进奉化区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2023年起要求新建小区将托育用房与新建公办幼儿园用房一并配建,实现与新建住宅项目“五同步”,优先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将“各镇(街道)均要有一个普惠托育机构”列入“健康奉化”考核指标,目前已实现12个镇(街道)都有普惠托育机构。目前我区已建成20家村(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为村(社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育儿技能指导、亲子游戏等服务,2022年开展123场活动。今年全区范围内将再新建34家村(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把儿童健康服务融入活动全过程,着力提高家庭养育照护技能,优化社区“一小”照护服务。今年将对锦屏街道仁湖社区、岳林街道金钟社区两个婴幼儿照护驿站进行升级改建,引入第三方机构,探索开展社区婴幼儿照护临时托、计时托服务。 二、建议中提出的“政府搭台,减轻家庭养育经济负担”。今年我区将研究出台我区《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积极推动三孩生育政策更好落地见效。 三、建议中提出的“建立互助网络,减轻家庭养育生活负担”。区妇幼保健院依托《奉化妇幼》公众号平台开展婴幼儿喂养、宝宝家庭养育、母乳喂养、孕期保健等知识讲座,全面普及孕产期保健和科学育儿知识。区教育局在公办园内对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等方面实践探索,持续优化公办托育服务。公办园早教服务设置服务社区、入户指导、联系家庭等量化指标,并拓展咨询热线、微信群、公众号等线上服务平台,探索构建社区、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早教体系,已有效覆盖12个镇(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