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溯“青衿数百家” 庆少年鸿鹄志

西坞十大碗出炉

2

西坞区域内河道纵横、水质清澈,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饭稻羹鱼”自古便是西坞人餐桌上不变的主题。这一道葱㸆鲫鱼,更是西坞人传承已久的美味佳肴,用文火慢炖,慢慢入味,和小葱搭在一起,鲜美无比。凡是正规宴席上,西坞人必定讲究“桌面有鱼”,即取“绰绰有余”之意,更是对学子学业、事业的一种期冀。

这道菜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而它的"发迹"也是大有来头。据说“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对红烧牛尾大加称赞。从此,全国兴起了“烧牛尾”之风。人们无不以进食皇帝夸赞的美食牛尾而倍感荣耀。到了唐代,文人应试及第或官员升迁时会摆上一席“烧尾宴”,来分享这一喜悦。“龙门烧尾”则是取自《三秦记》:“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遂化为龙矣。”其寓意是“鱼龙变化”,象征着前程远大、官运亨通,赋予吉祥美好的祝愿。

这道菜得源于西坞茶叶种植的历史和其自然资源所孕育出的生命。茶叶和鸡都是生长在西坞山野中的优质食材,这道菜将茶香融进鲜嫩的鸡肉中,色泽金黄、皮脆肉嫩、骨酥味香,具有祛湿理气、补肾安神之功效,是西坞民间流行的待客主菜之一。蕴含着前程万里、龙腾凤起的美好祝愿,更是对学子有着远大抱负和志向的期冀!

西坞,鱼米之乡,山水生态良好,野生鱼品种众多,品质优越,其中鳝鱼一直是西坞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在西坞的登科宴中“如鱼得水”这道菜则寓意工作顺心,与人相处融洽。鳝鱼不仅鲜香美味,而且药用价值高。民间还流传着“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浓油赤酱的银芽鳝鱼丝在西坞人的餐桌上,是最具地域特色的。鳝鱼丝经过爆炒后,添加各式酱料红烧,咸淡适中、醇厚鲜美。即将出锅时、加入切好的菜段翻炒一会儿,这道银芽鳝鱼丝就算烹制完毕。绵软的鳝鱼肉和爽脆的蔬菜相结合,馥郁的香气引人垂涎欲滴。

据考证,西坞的乡贤先后在当地办过从新学校等十一所学校,可见乡人重视教育,学风兴盛,文化气息浓烈。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居成三弄内邬翊廷、邬棨章父子分别考中武举人,后人在此立了一块写有“父子登科”大字的直匾,悬挂于弄口。一代又一代的西坞考生慕名前来,如若高中或学业有成,摆席时总少不了这一道“登科甲鱼”,寄托了家人期望孩子都能像邬氏父子一般联袂获取功名的美好愿望。后来,西坞人将甲鱼做法改良,加入冰糖,冰糖让汤汁变得黏稠,肥嫩鲜美的甲鱼肉质细腻,咸香酸甜,充盈着西坞水乡的多种滋味。

西坞街道雷山村植物方舱培育的金耳菌菇,因口感好、营养丰富、色泽莹润,深受消费者喜爱,也成为了雷山村的重要产业之一。金耳又名黄金银耳、黄耳、脑耳等,是著名的药食同源食用菌,气味清香、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金耳多糖和胶质,有“菌中燕窝”的美称。金耳与百合、芦笋、黑木耳、彩椒等搭配,营养、色彩丰富,深受食客喜爱。五彩斑斓的色彩,也寄托着对未来灿烂而美好生活的期望。

据1773年修编的《奉化县志》记载,宋代时奉化地区已广植芋艿,当时它还有一个雅名,叫做“岷紫”。沪杭甬一带有句民谚:“走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主要用于比喻人们见多识广的经历。西坞的芋艿在宁波地区较为知名。根据个头大小,本地人称其为芋艿或芋艿子。芋艿的个头大,口感软糯酥滑;芋艿子个头小,口感上比芋艿更松软一些。这道双芋筒骨煲创新融合了筒骨的鲜香浓郁和大小双芋的丰富口感与清香。月华在江面,江水映月光,菜名借用水与月交相辉映的比喻,为登科宴席增添勉励,希望学子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己心情澄静、心胸开阔。

水乡的小河里河鲜应有尽有,若能在恰好时节里尝到,那可太幸福了。就地取材选用黄蚬、河虾、螺蛳三种鲜品,慢炖出乡间最鲜美的味道,滚烫的白汤翻涌着嫩滑的豆腐,香浓可口,一锅的精华都蕴藏其中,看似普通,实则滋味浓郁、营养丰富,就像西坞人一样质朴自然、兼容并蓄。在古代的科举考试时,若学子能够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取第一名,取得“解元”“会元”“状元”,就会被称为“连中三元”。所以这道菜具有金榜题名、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

玉指笋一个个像尖锥似的,在春日,披着淡绿的嫩衣,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这道菜是江南人的一门“绝学”,它的精妙之处在于嫩度的把握,既不是越脆越好,也不是越软越好,它需要稍微脆,但是没有纤维,牙齿上下一合,就能轻易咬断,但同时又不过分软塌,咬的时候还能感受到大熊猫吃笋的那种脆爽感。为留住春天的这一口鲜,西坞人把小笋烤制后装入瓶中,严严实实地封住,一年四季均可品尝到。

年糕,是“年高”的谐音,有着步步高升的意思。在烟火氤氲间浓缩了江南地区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稻作文化与饮食习俗,黏住了江南人祖祖辈辈的幸福与满足。在家乡的美食中,最不能割舍的就是这软软糯糯的年糕了。苔菜年糕是西坞人的家常菜,重要的节庆聚餐时刻,餐桌上总少不了这道传统美食。年糕不需要切太小,一块块地往锅里放,苔菜紧紧包裹住软糯的年糕,喷香扑鼻,吃上一次,一定就会爱上它!

第一碗 登科甲鱼

通讯员 陈银儿

近日,“西坞十大碗——登科宴”品鉴活动举行,来自宁波各地的60余名游客走进西坞街道西坞村,共享佳宴,共品美食。随着西坞特色美食“登科甲鱼”的登场,活动正式开始。台上,工作人员卖力吆喝推荐特色美食,台下,嘉宾齐声叫好。来自溪口镇的沈女士告诉记者,西坞水乡古镇除了风景吸引人外,这里的美食更让人流连忘返。“这道甲鱼口感弹牙软糯,胶质感十足,很适合我们南方人的口味。”

邬氏族谱中记载,西坞曾有“青衿数百家”,青衿者,学子文士也,可见当时西坞读书风气之盛。据相关资料统计,西坞的邬氏在明清两代,有进士6人、举人26人、秀才300人。西坞古镇上至今仍保留着体现书香门第的历史古建筑,如登科阊门里有“兄弟登科”“双桂联芳”的逸闻,成三弄口高悬着“父子登科”匾额。一位位古时先贤,犹如一座座灯塔,指引着一代代邬氏后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时至今日,西坞学子仍保留着在重要考试前后来走一走这些古迹、瞻仰先贤的习惯。在学业有成后摆下一桌家宴,宾朋满座,酒香四溢,好似穿越光阴抵达那“青衿数百家”的时代,觥筹交错,酒食为宴,沉醉于这如梦般的古镇水乡之中。今年以来,西坞街道根据族谱记载选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西坞十大碗”。这些特色美食将成为西坞主打的旅游餐饮产品,在街道的各大饭店铺开。而对于西坞百姓来说,这些特色美食既是幸福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

凤鸣朝阳(茶香鸡)

如鱼得水(银芽鳝鱼丝)

游刃有“鱼”(葱㸆鲫鱼)

玉笋瑶 (玉指小笋)

龙门烧尾(西坞牛尾巴)

水月双辉(双芋筒骨煲)

步步“糕”升(苔菜年糕)

连中三元(上汤河鲜)

登科甲鱼(冰糖甲鱼)

云彩锦绣(金耳杂蔬)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