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再遇岩头村

王海明 

三年前,我去了趟溪口石门村,因为疫情而被封闭了许久的心情,顿时像出笼的小鸟,雀跃不已。返程的路上,经过一个三岔路口,导航上显示另一条路通向岩头村。一直从微信群里的朋友口中听到岩头村,只知道这个村子很有名,但是对其了解不多,趁此机会,就调转方向,直奔岩头村而去。

穿过一个高大的石牌坊,路边有一条宽阔的溪流缓缓流淌,一座可供车辆通行的水泥桥横跨在小溪上。村口处有一个游客中心,还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场。

因为对古村一无所知,于是信马由缰地随意漫步。穿过一条檐下挂满灯笼的长长的廊道,踏上一条卵石铺就的小径。左侧是一条水流潺湲的小溪,右侧是长满青苔的山岩。路上还有一些石碑,上面题刻了什么,已经没什么印象了。信步走着,看见右侧的山上有一条新修的登山步道,于是就慢慢爬了上去。不一会儿,身上渐渐有了一种温热的感觉,于是放慢了脚步。伫立山间,环顾四周,此时整座山上就我一人,静谧得让人背后冒出点点寒意。

依稀记得登上一个转角的台阶,冒出一座十分鲜艳的建筑,被惊了一下。看起来应该是一座新修的庙宇,一座空空的庙宇。看着这座庙宇,心里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不真实感,没多作停留,于是就下山继续往前行去。

溯溪而上,是一座座民宅。小溪把村子一分为二,一半在溪东,一半在溪西。我当时沿着溪西的道路边走边看,走走停停。因为不懂古村的人文历史,就算看到了一幢幢精美的古建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去过乌镇、塘栖古镇、西塘古镇、南浔古镇……走过这么多古镇,如果不关注蕴含其间的人文历史,就单单从建筑风格和村庄结构上来看,总感觉江南的古镇古村皆相似。或者从某一个角度来看,先民们选择居住地的目光和标准大致相当,一般都会选择依山傍水、风水绝佳的地方来繁衍生息。

沿溪的道路既是路,又是街,临溪的居民利用自家的宅子,开设一些小商铺,有卖日用百货的,有卖时鲜水果的……走在这样的街路上,一边可观赏聆听潺潺流淌的小溪,看着那清亮晶莹的溪水奔腾而下,一边可以购买古村特有的物产美食。

我去的时节正是春笋上市的季节,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台简易灶台,上面置一大锅,里面放着刚采挖来的鲜嫩竹笋,下面用熊熊的柴火煮着,腾腾的热气,伴着竹笋的清香,弥漫了古村的角角落落。经过烤煮加工后的竹笋,有的被晒在竹匾里、有的被晒在竹席上,还有的甚至就晒在了溪边的大石头上。当然,还有些就成了油焖笋,被装在玻璃瓶里。

第一次遇见,我像是一只无头苍蝇,在岩头村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转了一圈,只留下了青山环抱、清溪流淌、竹香袭人、村民淳朴等不深不浅的印象。

第二次走进岩头村,是和作协的朋友们一起去采风。朋友们是这样介绍岩头村的,“这是蒋介石的原配夫人毛福梅的老家。”就这么一句话,似乎立刻给这个古村打上了民国历史和文化的烙印。在查阅了有关资料之后,也知道了更多关于民国前后围绕着蒋介石发生的故事。

依旧是穿过那个牌坊进入村子,据说这个牌坊上有蒋介石亲笔所书的“贤母”及“流芳”字样,可惜后来被毁了,现在这个只是个赝品,有点小小的遗憾。在村落的入口处,和那块题刻着“古村岩头”的大石头擦肩而过,再穿过那条挂满灯笼的长廊,不知不觉一座古朴素雅的石拱桥迎面而来。这是古村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桥名“广济”,用红色繁体的阴文镌刻在桥身中央,这应该跟那些号为“广济”的寺庙一样,也是蕴含了“广施佛法,普济众生”的意味吧,只不过古桥更接近人间烟火罢了。桥畔还有一处叫“石泉”的摩崖石刻,字体遒劲洒脱,一气呵成,据说作者是清嘉道年间著名书法家毛玉佩,其老家就在岩头村。

那条在古村中穿流而过的小溪叫岩溪,别看现在古村周围的山上修篁茂林,种满了雷竹、杨梅、桃树,以前的山头可是光秃秃的一片,山岩裸露,土地荒芜贫瘠。我想岩头村的名字可能就是这么来的吧。每年春天一到,座座桃园,桃花盛开,灿若云霞;风吹竹林,低吟浅唱,犹如天籁。到了夏天,整个村子里飘溢着阵阵果香,那色泽诱人的水蜜桃,那艳如玛瑙的大杨梅,让人一见倾心,垂涎三尺。

三年的光阴,也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是对于一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来说,几乎是弹指一挥间而已,犹如从岁月的长河中抖落一颗水珠一般,根本不易察觉。小村依旧是曾经的容颜,用它那江南古村的原本面貌迎接我们。

走在午后静谧的街道中,我们这群陌生的来访者也不敢大声喧哗,怕惊扰了古村的宁静。此刻的岩头村就像一位耄耋老人,正在静静午休。我们悄悄踅进毛邦初旧宅,这是一个前后两进的三合院,红色油漆的木结构房子显得古老而沧桑,带着时代的烙印。如今,这里成了岩头村史展览馆。

毛福梅故居是我们此行重点探访地。走进毛福梅故居,里面摆放了很多当时生活的家具,比如七弯梁床、箱笼橱柜,还有木制的红色的漆盆、漆桶、漆碗、漆罐、漆壶……以及锡制的烛台、铜制的火炉等等,琳琅满目,古色古香。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五层的马头墙,每一层的形状各不相同,别致多样。

如果说,我们一路经过的西街主要是以古建筑古民居为特色,展现了古拙质朴的宁静风情的话,那么东街则让我们感受到了岩头村悠久的商贸传统文化。那木屋木梁,具有百年历史的“古井千层饼”店;那原木原材,古色古香的“增寿堂”……还有那一幢幢的石屋,一道道的石墙,有的采用平砌法,有的采用乱石砌法,有的采用勾丁砌法,使得墙面生动而富有变化。

岩头古村就像一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尽管相遇短暂,却带给我太多的启示。也许我们的人生历程转瞬即逝,也许尘世间的一切最终都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也许时光会带走所有的一切,但在这个古朴宁静的村落里,我们更加懂得了生命的价值,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