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A4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二届人大常委会公布第十二、十三次会议对相关报告的审议意见

根据监督法有关规定,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日前向社会公布在区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十三次会议上,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区政府《关于<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关于宁波市奉化区2023年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关于宁波市奉化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具体如下:

一、关于《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贯彻落实情况

(一)着力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加强部门联动,强化合力服务。建立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行之有效的企服工作机制,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搭建服务平台,强化专业服务,进一步拓展区企服中心综合性服务平台和各专业性服务平台职能,加强政府部门的协同,通过专题服务、行业服务、线上线下服务等方式,实现对全区中小微企业服务全覆盖;明确扶持目标,进一步整合扶持政策,集聚扶持要素,加强政策宣传培训辅导,深入落实降本减负、减税降费政策,制定完善新一轮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政策措施。

(二)积极整合盘活资源要素。进一步推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加快产业园区、旧工业园区、特色园区建设,完善园区配套,继续深化改革,在产业定位、服务功能等全方位优化产业园区业态系统,提升园区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抓好招商引智工作,大力引进高端产业和技术,抓住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持续对接区域产业转移,顺应产业协同、区域合作的趋势,通过产业互补、技术引进,进一步优化我区产业结构,提升现代小微产业园建设。

(三)着力营造内外双循环发展政策环境。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树立发展信心,集中财力和精力,研究市场开拓和转型发展方向,既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又要着力做好国内市场业务发展,既要改善产品功能,又要提升产品质量;政府相关部门要主动帮扶企业产业转型发展,认真研究转型发展政策扶持措施,加大对企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引导力度。

(四)深入做好引才育才工作。积极实施筑巢引凤实现开放支撑,激发企业引才主体作用,加强高层次人才引智平台建设,鼓励民营企业自主或联合各类院校定向培养技能型人才,深化实施“凤麓英才”计划,突出市场化引才机制。全方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服务,着力做好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文章,持续提升区域软环境竞争力。

二、关于2023年预算调整方案

(一)加强收入管理,确保完成预算收入目标。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强化财税协同机制建设,加强重点税源监管,健全非税收入管理,确保收入应收尽收;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大力培植后续财源,精准测算收入增长趋势,确保完成全年预算收入目标。

(二)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从严落实节支措施,健全支出审核机制,防范无预算、超预算列支;遵循量力而行原则,控制一般性支出,支持重点领域财政投入,抓好社会保障财政管理,着力改善民生,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加强项目支出监管,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绩效。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推动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建立专项支出进度预警通报机制,提高部门整体预算执行率;加快推进财政数字化改革,推动财政管理服务科学化、精准化、精细化;有序推进镇(街道)“智慧财政”系统融合,打通部门、乡镇预算管理链条,推动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加强债务管理,防范财政管理风险。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债务源头管控,加强债务风险评估,贯彻化解隐性债务任务;完善财政体制管理,积极应对新发展形势,加强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监管,密切关注开发园区建设,着力防范财政风险。

三、关于“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

(一)加强前瞻性研究,科学规划区域经济战略性发展目标。要紧扣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全区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科学确定规划纲要发展目标,维护规划纲要的纲领性、权威性和约束性;要推进“多规合一”,努力促进城乡布局优化、功能完善、产业振兴、品质提升,为实现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健康美丽新城区建设提供规划引领。

(二)鼓励民间投资,支持科技研发投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开拓新市场、研发新产品,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推动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有效集聚创新要素、释放创新活力,鼓励科技型、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落实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创业项目招引,围绕“3号青创大走廊”建设总体布局,主动参与宁波“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不断增强我区科技创新能力。

(三)深化乡村振兴,推进城镇化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布局城镇与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乡村服务业发展,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持续开展公共服务“七优享”行动,擦亮“奉优”共同服务品牌;积极研究人口导入政策,做好产业导入、城市软实力提升、人居环境改善、交通出行便利的新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城镇化。

(四)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做大做强制造业发展。加强政府政策性引导,结合土地空间规划调整,编制完善工业集聚区规划,拓展未来工业空间;完善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度,整合政策扶持资金,重点扶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不搞普降细雨政策扶持,要发挥本地优势资源,注重扶持存量企业发展壮大;精准确定区域产业发展定位,加大标志性、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力度,推进“大优强”和上下游、产业链紧密企业培育,持续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五)积极防范化解风险,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强化风险监测,落实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围绕“产城一体、功能分区、三产融合、美丽和谐”思路,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聚焦区重大产业布局,抓好重点创新平台建设,统筹交通、教育、文化、科技、社会事业协调均衡,促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