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盛涌 深秋,在夕阳映照下,剡江下游的大欧泵站显得更加巍峨。大欧泵站位于方桥街道盛家村大欧河上,濒临剡江,2021年底建成,设计排涝流量为20立方米/秒,助力方桥等地的平原地区防洪排涝。这两年,每当台风来袭,方桥人因有了这个泵站而倍感安心。 紧靠大欧泵站的是新大欧闸,始建于1976年,2011年由两孔闸碶改建为四孔新碶,为区域重要水利工程。在它们东南侧约30米处,静静地横亘着一座不起眼的平板小桥,这是有近800年历史的大欧碶留下的遗迹。站在大欧泵站眺望伸向平原的大欧河,在距离数百米远的河边,草木丛中有一座黛瓦红墙、样式规整的庙宇映入眼帘,这就是位于盛家村地域的大欧祖庙。 大欧泵站、新大欧闸、大欧碶、大欧河、大欧祖庙,“大欧”俨然是它们的“商标”。要了解“大欧”的缘由,就得从历史最早的大欧碶说起。 剡江通江达海,是甬江的源流。古时,剡江下游外江与内河相通无拦,外江潮涨内河水满,外江落潮内河断流,久旱时水流绝田地坼,东海咸潮来袭,洪汛时水过江岸农田房屋淹。面对大自然的莫测变化,剡江下游江边的乡民们一直以来都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南宋端平年间,奉化有一名姓欧的县令,此公的名字一时无从考证,能看到的文史资料中称之为欧公。“国以农重,农以水先”,欧公上任伊始就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在一次实地考察中,欧公了解到剡江下游居民受水之苦。于是,在公元1234年,欧公谋划筹资,在如今的方桥街道原徐家渡村南边、现盛家村北面的剡江边建造碶闸,以蓄淡阻咸,兴长远之功,立长久之基。同时砌筑江塘,以抵御水流冲击。 此碶的闸门两边皆用巨石筑成,碶门板采用厚实且不易腐烂的枫木板,整个碶结实坚固。碶门为双孔活门设置,涨潮时剡江水位抬高超过内河时,碶门板在水力推动下自动打开,引进剡江清水;待到潮水回落,内河水位高于外江时,碶门则会自动关闭,使内河水蓄满而不致回流。逢天气久旱,海水咸潮到来时,则由人力操作,视潮水酌情开合,蓄淡阻咸。遭特大旱,则完全关闭,使用数里外的琎琳碶水利工程之淡水。此碶既为重要的水利工程,又为沿剡江的交通要道。碶旁建有凉亭,亭内有石凳,夏日备有免费青蒿茶。 欧公兴建此碶在当地乡民中家喻户晓,人人敬仰。此碶被称作大欧碶,以欧公之姓名碶,曰大者,就是说此碶利益长远广大。大欧碶建成后,旱时成功阻隔咸潮,平日有效蓄积淡水,农业灌溉与生活用水皆称便利,人们生存条件得以改善,这片肥沃的平原由此焕发出新的生机。耕地扩展,人口辐辏,子姓日繁,村落渐多,促进了各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大欧碶北边逐渐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商埠——徐家渡村,有20多个姓氏、30多家店铺,闻名遐迩。盛氏先祖大概于明朝永乐初从河南迁至大欧碶南边的剡江畔,择地锄茅,定居乐业,繁衍生息,开枝散叶,遂成盛家村。该村有五房族群,耕读传家,才俊辈出,乃一方名村。欧公过世后,人们在大欧碶旁为欧公立庙以祀之,此为大欧祖庙。感于欧公之德泽,大欧碶附近的各村就近卜地为欧公建分祀庙。 大欧碶泽及附近村庄10余个、良田近万亩,泄蓄灌溉独赖大欧碶,欧公的功德为当地村民代代称颂。大欧祖庙及分祀庙起初因条件所限都建得简陋,随着人丁的兴旺和经济的发展,各村于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议定重建,相互支持,捐资运材。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大欧祖庙在盛家村地域重新建成,占地广阔,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北距大欧碶约里许。当时,大欧祖庙有分祀庙三个,分别位于王家水仓、竺家、后江,都称作大欧南庙,也重新建成。据记载,分祀庙还有一个在应家村,叫新屯庙,其间曾被毁,后未重建。 1938年农历五月,大欧祖庙遭回禄之灾,整个庙成废墟,令民众惋叹不已。2010年,在乡贤的带头下,盛家村村民众捐款重建大欧祖庙,总耗资160余万元。新庙位于旧址西侧数十米处,东濒清清的大欧河,占地面积888平方米,昔年风采再现。 1976年,新大欧闸建成后,大欧碶完成使命,碶门被拆除,碶桥留存下来,继续供人通行。目前,在大欧碶碶桥桥面护栏外侧,一块凸出的水泥板上镌刻着阴文“大欧闸”,系1955年大欧碶修葺时所立;桥面底下有一根水泥梁,其上有阳文“大欧碶桥”桥名。在石墩处,还遗存些古大欧碶的叠石,上面精雕的花纹还在。 随着方桥开发建设的推进,大欧碶周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远处一幢幢房屋、一条条马路在原来的田野上建起,古大欧河被新大欧河取代。大欧碶在辉煌后衰落,这片土地却在更替中延续着“大欧”精神,大欧碶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永恒的印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