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A1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1月03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实干实绩闯出乡村振兴“幸福路”

——记“奉勇争先”好支部江口街道周村党总支

记者 马乐乐 

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近年来,江口街道周村党总支紧紧依靠党员群众,敢想敢试,艰苦创业。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周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从一个平凡的村庄蜕变成浙江省民主法治村、宁波市善治示范村,周村党总支也被我区评为乡村振兴工作先进集体。

 建强基层组织 

 筑牢战斗“堡垒” 

以前,周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明显。2020年年初,周村党总支新一轮换届选举结束,以党总支书记周常军为首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立。“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所以‘车头’建设是关键。换届初期,我们将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首位。”周常军说。

在周常军的带领下,村两委会首先制定推行“周碰头、月通报、季商讨、半年小结、全年总评”工作推进机制。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定期召开思想交流会,凝聚思想共识、强化工作纪律。同时,根据班子个人特长确定党务、民政、妇女、卫生等各项工作分工,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和正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现“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肩上有责任”。“我们还落实党员干部‘包片联户’工作机制,全村党员每月主动认领任务、开展服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分工不分家’。”周常军说。

目标相同,步调一致,分工协作,干劲十足。遇到大事小情,大家协商解决,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让村民主动关心村级事务、参与村级建设、支持村级发展,全村更加团结、更具活力。

 找准发展路径 

 鼓起村民“钱包” 

早前提起江口街道周村,不少人的印象是“蔬菜村”。周村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为主,但因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形成规模产业,村民钱包始终无法鼓起来。“不仅村民钱包鼓不起来,村集体经济也非常薄弱。那时候,村集体经济依靠山林出租,每年收入只有6万元左右。”周常军告诉记者。

2019年,在江口街道干部的带动下,村里开辟了一块7亩的蔬菜园,种植酵素蔬菜。按理说,种植酵素蔬菜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既有助于改良土壤,又能提升农产品品质,效益应该不错。但是,由于酵素使用不当、种植技术欠缺等原因,酵素蔬菜成活率不高、生长周期慢,即便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5亩,酵素蔬菜依然收入不多。

“酵素蔬菜前景可观,我们一定要解决种植技术这一难题。”周常军每天带领村干部下田,一次次试验酵素在蔬菜各个生长期的使用比例,并邀请农技专家来村里指导,结合周村村民原有的蔬菜种植经验,终于摸索出了酵素蔬菜的种植方法。同时,借助线上线下等渠道推广,周村酵素蔬菜的知名度不断扩大。现在,周村已成功种出70余种酵素蔬菜,每年能给村集体经济增加15万元收入。

下转第2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