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1月2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作坊就地生产 线上线下拓销路

乡村“土货”变“俏货”

本报讯(记者 郑连乔 王林威 通讯员 陈银儿)1月22日上午,西坞街道山下地村妇联主席熊威儿的小院里飘出阵阵香味。熊威儿和村民正忙活着将新鲜的红薯、芋艿等清洗干净后上锅。

“这是今天早上刚刚挖出来的芋艿,绝对新鲜!”村民阮恩昌一边招呼着熊威儿,一边将背篓里的芋艿卸下。阮恩昌家里种了一亩地芋艿,因为量少,没有集中收购,以往都是自己运到集市上散称售卖。来回折腾不说,碰上行情不好的时候,还要发愁销路问题。“今天挖了六七十斤,就在自己村里加工,实在是太方便了!”阮恩昌说。

今年7月,熊威儿与几位村民商量着成立手工作坊,用本地农产品制作老底子美食,依靠线上线下渠道拓宽销路。“山下地村村民种了很多芋艿头、南瓜、紫薯等,几乎每年都要发愁销路问题。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熊威儿说。

不光是品类多、量充足的农产品,村里还有许多潜在的闲散劳动力资源。“我们找了村里一些‘宝妈’,她们因为要接送孩子上学,没有固定工作。还邀请许多老年人,讨教老底子美食制作。大家聚在一块,既能唠嗑,还能增加收入。”熊威儿说。村民纷纷表示愿意加入,熊必加手工作坊也在大家的期待中正式成立。

消息传来,得知自家的番薯、糯米、冬瓜、鸡等都能“嫁出去”,村民笑得合不拢嘴。经过统一设计包装,番薯、芋艿等成了美味热销的芋圆,还有半成品汤圆、腌制冬瓜等,村里20多名农户、养殖户不出村子就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10多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腰包也鼓了起来。村民巢霞便是其中一员,她告诉记者,因为孩子还在读幼儿园,自己选择合适的工作很难,村里工作时间自由,还可以补贴家用,工作家庭两不误。

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他们还与多家本地商超、本土餐厅合作,通过线上团购群预订,提高周边客户知晓度,迅速打开市场。熊威儿的儿子周豪刚刚大学毕业,也加入其中。“这个芋圆的口感是非常软糯的,煮熟飘上来后,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添加牛奶……”直播台前,周豪细致介绍着产品,回答网民关于制作过程的提问。周豪说:“把村里的产品推向各大电商平台,让‘土货’触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据介绍,目前产品已经推广销售到上海、杭州、宁波等地,从去年7月至今总销售额将近10万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