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璐 通讯员 罗亚男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我区作为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省四星级“无废城市”,多年来,聚焦降碳减污协同推进,加快培育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目前已基本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无废”共治格局,为降碳减污发展提供充足要素储备。 截至2023年,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每立方米,臭氧浓度为144微克每立方米,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4.2%,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全区16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11个市控及以上地表水环境功能达标率为100%,入海河流断面及三江一级支流均达到考核目标,5个“千吨万人”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高质量完成大埠青云和中兴2个地块修复治理。 强村为民 打造绿色共富示范乡村 近年来,我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高品质共同富裕绿色生态样板村为目标,驰而不息抓好环境整治,久久为功涵养生态环境。同时,不断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做深做细“两山”理念的乡村实践。 滕头村是“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长期以来,该村遵循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基本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和村民共建,在“一犁耕到头、创新永不休”精神指引下,从简单追求生态发展到系统践行“两山”理念。目前在推进改土造田、整治河道、环境改造等基本生态工程的同时,实现了全村总产值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据悉,滕头村现有控股企业39家,发达的集体经济是该村的亮眼名片,更是其全面发展的底气。早在1993年,滕头村党组织就首创成立了村环保委员会,负责对拟引进项目予以前置审查,挡住环保不达标项目落户滕头。30余年来,村环保委员会“一票否决”项目50余个,总投资超4亿元。 在村庄建设过程中,滕头村累计投入2.1亿元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建成全国首家村级空气质量监测站、建立滕头碳减排数字账本,公共区域均采用风光互补照明系统,全村绿化率达67%。 低碳惠民 守好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多年来,我区聚焦“双碳”目标,压实推进建设“光伏村”“零污染村”,不断将“双碳”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大山深处,深层次激发内生动力,引导广大群众参与低碳建设,带领新农村念好“山字经”、唱好“水之歌”,走上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康庄大道。 与此同时,我区积极响应发展农村屋顶光伏的号召,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屋顶,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村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效载体。截至目前,全区共有79个薄弱村开展光伏工作,总投资6400万余元,总装机容量达到1.7万千瓦,装机容量为宁波市第一,预计收益达到1000万元每年。 位于大堰镇的箭岭村,是全省首个“零污染村”。该村以“酵素科学+生态环保+文化艺术+自然教育”为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实行“生物酵素+环保集市+厨余堆肥”垃圾分类模式。目前,全村生活垃圾减量90%以上,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100%,利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年产量15吨左右,并将这些酵素应用在生态农业上,产出有机酵素大米、猕猴桃等农产品。 产业利民 破解生态产业致富密码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区大力助推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条,做强做大富民兴村产业,引领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在宁波士林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竹韵家居用品生产车间,每天约有50吨竹板材运到工厂加工成竹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竹废料将被做成竹炭,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还减少了环境污染。据悉,该公司是一家竹制品企业,其不断创新竹产品用途,目前已开发竹制品种类1万余种,涉及衣食住行等领域。 奉化是毛竹之乡,有毛竹林近20万亩。多年来,我区秉持“全竹利用”理念,掀起绿色生产生活新方式。目前,已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收购农户毛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当地优势资源、提高农民收入。 下转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