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国学报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A1版
国学报

第A2版
国学报
 
标题导航
宁波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1年7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新释

  

  为什么要“明明德”?

  昭明并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所谓光明正大的品德,就是要彰显人性中光明的,积极的,善良的,真实的,美好的一面,相反要摒弃阴暗的,狡诈的,消极的,虚伪的,丑恶的。因为在儒家思想文化中把理想的人格形象称之为“君子”,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小人”,因此前者就是君子所拥有的品格,而后者却是小人所浸染的污点。诸如《论语》中不惜笔墨对于“君子”光辉的人格形象刻画地几乎尽善尽美,并力倡每一个人都去效法学习。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其实,“明明德”既是人性之所趋,也是人心之所向,同时还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持统治的文化依据,人要向好的方向发展,就不能缺乏正面的教育和引导,一个国家要走向正道同样不能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引。人心都是向上的,谁都希望像树一样活着,而不愿像草一样活着被人践踏,因此,《帝典》曰“克明峻德”实质上也正是人性的自然选择,只不过圣人以一种道德规范的形式提出,要求每一个人去做罢了。

  

  为什么要“亲民”?

  “亲民”就是要求人们弃旧图新,不要拘泥于陈旧的观念而顽固不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个新事物的不断诞生,旧事物的相继灭亡的过程,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个两千四百年后马克思才发现的真理,即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哲学观点。

  为什么要“止于至善”呢?

  “至善”的人格,“至善”的百姓,“至善”的国家是儒家文化对于人、对家国天下所追求的最高最完美的境界,如果能达到这个理想的目标和要求,那么毋庸置疑,整个天下都已经归“仁”了,那样就可以止步了,就算实现理想了。

  所谓“至善”即最高的善行和品德,儒家认为不管是人还是一个组织一个国家都应该向着这个目标和方向努力。

  (孙寿魁/编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报资讯 |联系我们|网站律师|设为首页
Copyright(C) 2001-2008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87682306)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
   第A1版:国学报
   第A2版:国学报
听听家长和孩子们对国学的看法
贤良才俊的摇篮——宁波天一学堂私塾班
濠梁之辩
放 下
绝妙寿联
“大学”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新释
文 学 名 作 欣 赏
斗 智
清明.溪口
传统文化 ( 国学 )与孩子成长
山野初春
叫花子巧对皇帝
水 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