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在戏剧舞台上闪闪发光
越剧洪芬飞,我市首位越剧国家一级演员
在江东区戏剧曲艺家协会,有这样一群会员,他们把汗水洒在舞台上,把热情带到社区和校园里,为江东区的戏剧曲艺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们特借此专版,跟大家一起走近给我们带来快乐,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的他们——
他们,
在戏剧舞台上闪闪发光
越剧
洪芬飞,我市首位越剧国家一级演员
洪芬飞,江东区剧曲协名誉主席。浙江宁波人,1954年9月1日出生。宁波市第一位获得国家一级演员称号的越剧表演者。
作为越剧傅派创始人傅全香的得意门生,洪芬飞不仅容貌、声音、身段等酷肖其师,而且在保留傅派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翻看洪老师的艺术履历,尽是一段段华彩的乐章:
1970年进入宁波市京剧团学花旦,10年中打下扎实的功底,曾主演阿庆嫂、红嫂、柯湘、白素贞、李铁梅等角。
1980年随团改建为宁波市越剧团,转演越剧花旦,唱傅派。同年主演《情探》中的穆桂英,并以“情探”一折参加省青年演员调演,获演员二等奖,初露才华,得傅全香赏识,收为弟子。
1981年主演《貂蝉》中的貂蝉,由省电视台录像。
1982年主演《钗头凤》中的唐琬,由省电视台录像并灌制唱片。
1983年、1984年主演《莫问奴归处》、《双龙剑》,由上海电视台录像,《双龙剑》在沪灌制唱片。
1985年主演《七娘救夫》,由上海电视台录像、上海音像公司灌制盒式磁带。
1987年在《琼浆玉露》中饰演姗阳,获浙江省第三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并灌制盒式磁带;同年又获中国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演唱奖、浙江省“戏曲名星”称号。
1988年在全国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中参演《阳告》一折获荧屏奖;同年获“宁波市科技界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称号,享受终身津贴。
1989年在《归长安》中饰武则天获省戏剧节演员一等奖。
1990年随团赴香港演出《琼浆玉露》、《杜十娘》,反响强烈。
1994年在《三刺女皇》中饰武则天,拍摄成电视连续剧被评为第九届全国戏曲电视剧“天安奖”最佳演员奖。
1995年为“徐玉兰艺术专辑”配摄《盘夫》中严兰贞一角。
1996年由浙江电视台拍摄成“洪芬飞艺术专辑”并播放。
1999年春随老师傅全香出访澳大利亚。同年饰《江南女巡按》中的武则天,获浙江省第八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同年成为中共党员当选市政协委员、中国剧协会员、宁波市文联委员。
2009年11月6、7日,《洪芬飞从艺四十周年表演艺术专场》在市逸夫剧院精彩亮相。
张小君,活跃在舞台的梅花奖得主
张小君,江东区剧曲协名誉理事。1974年6月出生于嵊县。国家一级演员,戏曲梅花奖得主,工徐派小生。
1989年考入宁波市艺校,三年中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师承表演艺术家徐玉兰。
1990年演出《打金枝》获市小百花调演金奖。
1991年演出《北地王》获宁波市小百花调演二等奖。被称为宁波艺校“小十姐妹”。
1992年分配进宁波小百花越剧团任主要徐派小生。
1993年《北地王》一折参加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获一等奖,并由中央电视台播出。此后曾饰演《孟丽君》中的皇帝、《彩楼记》中的吕蒙正、《追鱼》中的张珍。
1995年饰陈世美一角获宁波市戏剧节一等奖。
1994年饰《招驸马》中的常荣华获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铜奖。
1997年饰《孟姜女》中的孟银一角获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一等奖,饰《周吴郑王》中的王瑞获宁波市五届戏剧节一等奖。
1999年饰《小宴》中的吕布获宁波市“天衡杯”越剧艺能大奖赛一等奖。在《红楼梦》中饰贾宝玉,赴全国各地演出获广大观众赞赏。
2000年在浙江省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中获“十佳”之一。
2004年在《荣华梦》中饰演董文伯、董文仲,获得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5年在《阿育王》中饰演阿育王,获中国第9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2006年出演新编越剧《阿育王》中阿育王一角,表现出色。
2010年出演新编越剧《烟雨青瓷》,任一稿男主角姚上林。
谢进联,不可多得的吕派花旦
谢进联,江东区剧曲协名誉理事,国家一级演员,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当家花旦,宁波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宁海人。著名吕派花旦,兼攻傅派和王派,扮相端庄而不失妖娆,嗓音宽厚,表演声情并茂,极具神韵。
1987年考入宁海越剧团,1999年调入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工作至今。
2000年主演的折子戏《骂堂》获越剧青年大奖赛优胜奖;《江南女巡按》中的谢瑶环获浙江省第八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百花江》中的彩凤获市戏剧节优秀表演节;主演的小品《 烦恼 》获中国曹禺戏剧奖、个人优秀表演奖;主演的《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在第十届浙江省戏剧节上获得了剧目大奖,谢进联荣获优秀表演奖。个人曾获浙江省“ 十大姐妹 ”比赛优秀表演奖 、宁波市青年演员技能大奖赛一等奖等,2006 年又被评为宁波市“文艺之星”称号。
2010年,扮演宁波小百花新编越剧《烟雨青瓷》中女二号瓷仙之女颜秀姑,表现出极强的表演张力。
王芳吴明娟,情系梁祝
王芳、吴明娟都是江东区剧曲协副秘书长,两位也是80年代宁波市越剧团的优秀演员,10多年前,她们先后离开了痴爱的舞台。王芳如今在陈云其艺术工作室工作,吴明娟则是宁波市文艺学校的越剧专业教师。
2008年年初,她们和陈云其闲谈时,聊起了重返舞台、演绎《梁祝》的心愿。陈云其当即决定将创排精编《梁祝》列入工作室年度计划,并于2008年12月18日如期首演,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戏曲采风》栏目,用长达20分钟的时间叙述了吴明娟与王芳的《缘梦梁祝》。
《梁祝》的主创来自宁波艺术界各方的精英人才,创作资金也并非是由政府出,而大多是由该剧出品方陈云其工作室、宁波市演出公司和吴明娟、王芳来承担承担。
徐晓飞,成功转派的袁派新秀
徐晓飞,江东区剧曲协会员, 袁派派花旦。2000年,在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推出的“小小百花”首次公演中与广大越剧迷相见。
2002在《百花江》女主角谢进联意外摔伤时,临危受命,突击排练,经过短短三四天的努力,临时顶替谢进联出任《百花江》女主角参加了省戏剧节的演出,并获省第九届戏剧节表演奖。
2003年,与金梦超一起,演绎青春越剧《蛇恋》。
2009年11月,担纲宁波小百花新排剧目《烟雨青瓷》一号人物柳含烟,并正式从吕派花旦转为袁派花旦,甫一量相,得到了肯定和好评。2010年10月,该剧参加第二届越剧艺术节演出。
甬剧
虞杰,很男人,很潇洒
虞杰,江东区剧曲协副秘书长,1981年2月进入宁波市甬剧艺术培训班培训,1984年毕业后进入宁波市甬剧团至今,从艺30年。台风潇洒,扮相英俊,极具男子汉气概,尤其善用眼神表达人物情感,唱腔优美动听。
近些年主要代表作品有:《借妻》饰演男主角张古董、《天要落雨娘要嫁》饰演杜八哥、《啼笑因缘》饰演男主角樊家树、《半把剪刀》饰演陈根福、《好母亲》饰演嵇琪、《雷雨》饰演周萍、《双玉蝉》饰演沈梦霞、《一夜新娘》饰演袁少刚、《半夜夫妻》饰演王文龙、《大雷雨》饰演马惠卿、《风雨祠堂》饰演程志远、《宁波大哥》饰演李信良。
在从艺的30年里,奖项颇丰。1995年在上海“立邦”杯全国戏歌大奖赛中获得银奖;曾获得省、市第二届“小百花”优秀小百花奖;1998年参加省少数剧种汇演,获表演奖;2002年参加省“钱江浪花”杯调演,荣获表演奖。
严耀忠,“角”我两忘
严耀忠,江东区剧曲协理事,国家二级演员,曾在《秀才的婚事》中饰演的梁自强获得了第五届浙江省戏剧节三等奖;在《老总的情人》里,他也因对剧中人物的出色把握而成为宁波市戏剧节一等奖得主。
陈雪君,绝对“中老旦”
陈雪君,江东区剧曲协理事,国家二级演员,擅长饰演中老年旦角。曾在《好母亲》中饰稽蓉珍、《天要落雨娘要嫁》中饰周氏、《半把剪刀》中饰曹氏、《杨乃武与小白菜》中饰杨淑英、《阿必大》婆婆、《三县并审》中饰祝黄氏、《吃膀胖》中饰巧巧、《借妻》中饰周惠芳、《一夜新娘》中饰舅妈、儿童戏《一二三起步走》中饰苏慧芬、《典妻》中饰刘妈。
他们,
在曲艺舞台上大放异彩
张康夫,宁波最后的口技艺人
张康夫,江东区剧曲协名誉理事。他不仅是宁波最后一个口技艺人,而且他的绝活“汉族卡戏”在浙江也已绝迹。现为浙江省“非遗”传承人。
今年63周岁的张康夫从艺已经有40多年了。1961年,一位知名的上海口技艺人韩万杰在民乐剧场演出,闲时常到附近的乐园茶坊喝茶,痴迷口技的张康夫瞅准这个机会,软磨硬施说服父亲帮他撮合,拜了韩万杰为师。
上世纪80年代,张康夫被抽调到宁波市曲艺团,主演过《我肯嫁拔伊》、《白相大世界》等很多脍炙人口的戏曲,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但他最钟爱的口技艺术却被冷落在一边了。
几年前,退休在家的他萌发了重新将口技和卡戏搬上舞台的想法。如何让年轻人接受?他改变了原来钻进帘子里发声的老方法,而不用任何道具直接亮相表演,以自己高超的技巧和诙谐的语言赢得了观众。
如今,张康夫常常在各地演出。《抓小鸡》、《老母鸡生蛋》、《百鸟朝凤》等都是张康夫的传统表演项目,其中最难的是《百鸟朝凤》,喜鹊、百灵、麻雀、相思鸟……他能将各种鸟的鸣叫声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来,使人仿佛置身于万雀竞喉、百鸟争鸣之中。
汉族卡戏是张康夫从师傅那里学到的另一手绝活,演奏的“乐器”是一个小小的含在嘴里的发音器:两小块薄钢片中夹着一块绸布,实在看不出能发出什么样动听的声音。但当他用这个小玩意吹奏起京剧时,时而吹唱,时而小锣,时而京胡,一器三用,一人分饰三角,声音迂回曲折,余音绕梁,令人叹为观止。
张康夫的卡戏表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气十足的他能够吹奏出师傅和师兄们都吹奏不出的三个音阶,而且不光能独奏,还能够与大型乐队合奏,这在全国也是十分少见的。
王震东,把欢笑带给大家
王震东,江东区剧曲协副主席,1960年出生于江东百丈街道划船社区,现为海曙区南门街道文化站站长。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理事,宁波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他从小就表现出了表演的天赋,其中最喜欢的是相声。初次接触相声是缘于家里的那台无线电。通过它,王震东经常能听到马季的相声,且百听不厌。
1978年,还是太丰面粉厂工人的王震东与同事一起演出了讽刺活宝剧《黄粱梦》,得到观众喜爱,从此一发不可收。由模仿发展到自编、自导、自演,许多创作作品曾在中国《曲艺》杂志与省一级文艺刊物中发表获奖,在群众业余文艺舞台上塑造了几十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7年被江东明楼街道常青藤社区聘为社区艺术团团长。
上世纪80年代初,他先后创作了相声《归宿》、《中国女排》、《白衣天使》,新故事《气鬼气遇记》、《差一步》、《怪的病人》,戏剧小品《口》、《遇》、《场》等作品。
他的多部戏剧小品、新故事在省、市比赛中获奖,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有:戏剧小品《乐极生悲》获1995年浙江省第六届戏剧节小品表演一等奖,《要发要发》获浙江省“金帆杯”大奖赛表演二等奖,相声《妇唱夫随》获浙江省文化厅“三个代表”宣传作品二等奖。
李信刚,魔术为民众,一生快乐
李信刚,江东区剧曲协理事,宁波市第一个经考核得到魔术演出证的魔术表演者,1942年出生,国际魔技协会会员、宁波市曲艺家协会会员。
这位年近古稀的民间艺术家,一年四季,带着他心爱的女儿和相伴四十余载的老伴,在宁波的城区、乡镇、社区、村落以魔术的独特魅力给人们带去欢乐,践行着他“艺为民众,一生快乐”的艺术理念。
李信刚,自幼喜爱魔术,十七岁初中毕业就拜师学艺,凭仗他聪颖的脑袋和勤奋的学习,很快练就了一番过硬的魔术功夫。不仅如此,他还兼练杂技功夫,拿顶、下腰,跌、打、滚、翻十八般杂技基本功夫样样精通。六十年代初,由他组建并率领的台州地区杂技团,在台、温一带小有名气。文革后,他又把解散多年的部分团员重新聚拢,组建了宁波市镇明(后改海曙)百花魔技团,新世纪后,改为宁波江东百花魔技团。多年来,该团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深受观众欢迎。
李信刚的魔术颇具特色,大小魔术得心应手。观众观赏保持最近距离,前后左右不同视角,干净利落神秘莫测。他的爱妻年轻时曾是他的最佳搭档,女儿李丽慧六岁起就习武练技,边上学边登台,后又把川剧变脸艺术融入杂技魔术之中,现是国际魔技协会会员。一家三口,历经四十余年魔技生涯,辛苦打拼,开创出属了于他们的宁波魔技天地。与女儿同台的拿手好戏《空中咬花》曾由宁波市妇联推荐到中央电视台三套参加神州大舞台演出。
他们,
在社区校园的台前幕后
朱慧文,传播京剧艺术之心不老
江东区剧曲协顾问。唱了六十多年京戏的朱慧文,原在宁波京剧团工作,曾自导、自演《方志敏》而获得过宁波市首届戏曲汇演一等奖。他虽年近八十,但传播京剧艺术之心不老。现在他在宁波艺术学校担任着副校长,是市老年大学戏曲班的辅导老师。
王莉芬,培养京剧小苗不遗余力
江东区剧曲协副主席。退休后在宁波桃花艺术团任团长。到老年大学后,先后担任了越剧教唱、表演和京剧教唱、表演班的老师,并担任了校艺术团的主教老师,有在教学生三百多人。
她还参与各类演出,其中,她参加江东区调演时演出的越剧表演唱《老宁波看新宁波》和越剧小戏《和谐新农村》,获得了演出金银大奖。
在中、小学生“京剧进课堂”试点工作中,她先后被聘为黄鹂小学、东柳小学、外国语小学、江东第三实验小学和华茂外语学校、东部新城实验学校的戏曲老师。在今年黄鹂小学20年校庆演出活动中,她排练的《贵妃醉酒》、《说唱脸谱》节目被宁波日报在头版做了报道。新城实验学校的京剧表演学生还代表了宁波市京剧试点学校,由校长亲自带队,去杭州参加成果汇演,获得成功!
陈婉儿,送越剧小苗走上专业道路
江东区剧曲协副主席。1948年出生,1960年考入慈溪越剧团戏训班,后任慈溪越剧团主任,1984年调入江东文化馆任戏曲干部,群文办公室主任,副馆长,正馆级调研员,江东第一届政协委员,多次被评为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退休后继续从事文化工作,先后担任桃花艺术团副团长,江东老年大学授课老师,多所小学特聘戏曲班老师,社区戏曲班老师,江东戏曲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等。经她辅导的学生、江东第二实验小学越剧班学生陈吉来(男生)考入宁波艺术学校越剧班。
(由于版面有限,此次报道仅选取了一部分会员,其他会员精彩报道详见后期报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