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在北京连演两场感动首都观众并得到行内专家一致好评之后,7月7日清晨,甬剧《宁波大哥》剧组80余人抵达七台河市。 “芝麻香、糯米糯,宁波汤团猪油裹……”7月9日下午,甬剧《宁波大哥》来到故事发生地、黑龙江东部煤城七台河市演出,在七煤公司文化中心的舞台上,婉转的宁波腔、宁波调感动了现场观看的煤矿职工。 随着幕布的拉开,白桦林、矮平房、饺子、大雪纷飞……浓浓的东北味弥漫在舞台。随着剧情的深入,从王永强流落异乡、身染重病,萍水相逢的李信良毫不犹豫地伸出救援之手,到成为企业家的王永强历经波折,找到李信良家属,最后孤坟荒陋,王永强三碗清酒,捧出深深歉疚情,把感恩之心化作爱心洒向人间。许多观众从头到尾边看边擦眼泪。 剧中女主角辛巧灵的原型人物孙辅清也领着儿子、女儿全家六人一起观看演出,这也是她第一次观看该剧。谈到剧中 故事原型、王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军时,她眼圈红了。她告诉记者,4年前王国军找到她们全家时,不仅帮助了当时深陷贫困的她们一家,还专门在桃山煤矿设立“李信国教育基金”,资助矿上贫困 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至今这一基金已经 投入80万元,资助了2千多名学子。现在,每年清明节王国军都会专程到七台河为李信国扫墓。孙辅清流着眼泪说:“像这 样有情有义的人,怎么能不让人感动呢?” 当天王国军也千里迢迢来到七台河,在现场为贫困学子颁发教育基金。 剧中女主演、甬剧名家王锦文告诉记者:“这是该剧首演至今50余场戏中全体演员入戏最深、情感最真挚的一次演出,来到七台河演出真的有了与以往完全不 一样的感受,这对我们全体演职人员来说是一次心灵的升华。” 王锦文告诉记者,剧中七场戏有六场戏发生在七台河,演员们在7日来到七台 河后,感到回到了“家”一样,当地矿工像关心当年宁波的知青一样热情地接待他 们,特别是下到当年李信国工作过的矿井深入生活,演员们立刻有了与以往演出不一样的心情。 7月9日一大早,该剧主人公王永强、李信良的饰演者沃幸康和虞杰专程来到李信国的墓前祭扫,沃幸康表示:“剧中最后一场戏王永强哭倒在李信良坟前,来到这里,让我和剧中主人公有了一种情感的共鸣,也让我情感更加饱满地塑造角色。” 据透露,甬剧《宁波大哥》是文化部特别为庆祝建党90周年而组织展演的优秀剧目之一。在经历了多次修改后,《宁波大哥》将继续全方位修改提升,力争打造为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宁波大哥”是宁波的精神名片 7月3日、4日两晚,宁波滩簧响彻在中国评剧大剧院的舞台上,甬剧《宁波大哥》演绎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感动了首都观众。7月4日上午,来自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中国剧协、文化部等单位的多名专家相聚一堂,研讨甬剧《宁波大哥》,高度评价该剧的艺术性和精神性。 多次看过该剧的专家们对甬剧《宁波大哥》坚持改戏的“搞戏”做法及精神一致赞同,都认为剧本越改越好了,很真诚、很感人。经过几次修改,该剧在剧本上,舞美、服装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不再是一个报告文学作品,而真正成为了艺术品。中国剧协研究室主任崔伟说:《宁波大哥》把崇高写成了家常,把传奇写成了真实,不仅表现出了时代性、地域性,还表现甬剧特色、宁波特色,更有宁波人的精神特色,很生动、很亲近;是宁波的精神名片、时代写照。 专家们也中肯地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第七场还可以再作精简,服装还可以再精美一些,对王永强这个人物的内心还需要再深入挖掘。专家们殷切希望《宁波大哥》能再改再进步,并能够像“宁波汤圆”一样叫响。 (据宁波日报,作者陈朝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