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2版】把智慧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发展、城市功能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深化“三网融合”和“两岸无线城市”试点,完成光网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智慧健康、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试点。开展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和信息惠民工程示范城市建设。加快电子政务大数据布局。推动杭州湾新区和国家高新区智慧产业基地建设,集聚一批物联网、云计算与云服务等智慧产业。 深化质量强市建设。健全宏观质量工作体系,完善政府质量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扎实开展质量安全、质量提升、质量创新和质量惠民工程,突出抓好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建设,总体质量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四)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争创开放合作新优势 全面实施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推进市场采购监管模式、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和进口贸易便利化改革试点,深化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国际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进口贸易,提高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梅山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的建设运营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推进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鼓励市场化办展办会,支持行业协会举办贸易展会。积极承办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及商品展,精心筹备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高官会议,办好浙洽会、消博会等重点展会。加强和改进口岸工作。积极培育本土跨国企业,支持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提升境外基地的规模水平,完成境外中方投资额18亿美元,境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增长12%。 构建开放平台新优势,加快宁波综合保税区“一区多片”申报,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进宁波象保合作区建设。推动大榭开发区与县(市)区产业合作,探索境内外合作开发园区新途径。促进重点开发区域错位发展,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好项目大项目。宁波杭州湾、梅山产业集聚区各引进1个以上50亿元产业大项目。 深化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办好“宁波周”活动,推进与国内外重点区域、重要城市的合作交流,全面扩大和提升甬台经贸合作交流。推动浙东经济合作区一体化发展,增进与长三角城市的合作。主动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推进“无水港”、港口联盟建设。加强与“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的联络。继续推进对口援助和山海协作。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建设文化强市,努力让人们置身城市之中,处处能够感受到高尚的城市文明、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文化气息。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长效化,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完善群众评价和绩效评估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发展。加强文化遗产管理,推进大运河(宁波段)申遗,加快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国港口博物馆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落成开放。深入实施文化发展“1235”工程,培育壮大传媒产业,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推进钓鱼台·美高梅“中国假期”、华强·中华复兴文化园、华侨城文化旅游等项目。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确保60%以上幼儿入读普惠性幼儿园。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所有县(市)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验收。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启动东部新城高中建设。实施高校重点学科和专业提升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进中英时尚学院、中德汽车学院等二级学院,启动国家级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快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完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推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健全校园安全“三防”联防体系,推进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工程,保障学生食品安全和上下学交通安全。 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和充分就业县(市)区建设,完善城乡均等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帮扶力度。统筹城乡一体化社保体系建设,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转换,实现城乡居民医保管理职能和经办服务的整合,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办法,本地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88.5%。深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进一步改善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实现不同保障方式的合理衔接。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09万平方米、2.7万套,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周边公共配套和后续管理服务。深化“三改一拆”行动,加快城中村、老旧小区、非成套房、危房改造和农村住房集中改建。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开展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探索合理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加快新十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市第一医院西部院区项目,开工建设宁波杭州湾医院。加强与境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合作,推进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与台北医学大学合作办医,加快浙大宁波医院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和爱国卫生工作。积极创建体育强市,启动奥体中心项目。积极稳妥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新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促进行业协会、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发展,推动“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工作体系与基层和谐促进网络紧密衔接。加大社会矛盾预防、排查和调处,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常态化。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完善新闻发布体系,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网络管理,规范传播秩序。进一步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优化流动人口结构。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地下油气管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建设施工和高危领域的安全监管。加强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推进小餐饮规范整治。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妥善处理劳资纠纷。强化应急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开展巨灾保险制度试点。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大力支持驻甬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创新双拥工作机制,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卢子跃代市长强调,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市政府今年将继续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展现“美丽宁波”新面貌 “铁腕”推进“三治理一提高”行动。尽最大努力加强雾霾治理,开展空气质量指数预报,健全大气重污染预警和响应机制。控制煤炭消费,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扩大“禁燃区”范围,加快淘汰黄标车。加大重污染行业治理,开展重点区域污染整治,加强建设工程、码头作业场所扬尘和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坚决制止垃圾、秸秆露天焚烧行为。重视抓好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强化城区内河和农村河网水环境综合整治,推动中水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近海海洋环境污染治理。强化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和废塑料加工行业整治,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完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体系,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的治理修复。 推进生态环保设施和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电力企业脱硝工程,加快城镇污水污泥处理设施建设,推进鄞西污水处理厂一期、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项目,建成运行一批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加强治污减排设施运行监管。深化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实施工业循环经济“611”工程、清洁生产企业示范工程,推进开发园区生态化、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深化“四边三化”、“双清”等行动,加强山区水源涵养林建设,提高平原地区绿化美化水平。 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开展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修编,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生态绿地空间规划。实行差别化区域开发管理政策,完善重点生态功能乡镇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强化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双控”节能目标责任制。深入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对生态功能重点保护区域的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力度,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加强污染联防联控管理,全面实行“河长制”。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和执法力量建设,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毫不留情坚决予以严惩。 推进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 卢子跃代市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必须以改革为突破口。市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要求,正确把握,勇于进取,稳扎稳打,统筹推进,以更大的胆魄、更快的步伐、更实的举措,抓紧出台各项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对方向明确、政策清楚的改革,不等不看,不失时机,马上改、改到位,争取走在前列;对面上推动难度较大、上级纳入试点的改革,积极探索,敢为人先,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对需要上级决策的改革,不盲动、不抢跑,认真细致做好准备工作,适时、稳妥启动改革。 卢子跃代市长说,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做好改革和发展工作的切入点。市政府将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管理的改革创新,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优化审批,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审批权限,优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便利化建设,探索对负面清单外符合市场准入标准的项目实行零审批。对不符合深化改革要求的行政权力依法予以严管、暂停或取消。深化以职能转变、精简机构、精简人员为重点的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推进政事、政社分开,放开应该由企业和社会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事项,推行政府购买服务。 (二)改进管理,强化服务。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督查,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强化政府目标管理,完善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盘活财政资金存量,推进部门预算公开,加大对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的支出,增加对相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快地方金融改革,系统创建金融生态示范区,扩大非传统信贷融资,鼓励企业有效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完善建设资金和政府债务统一管理制度,合理控制政府债务。健全经营性国资监管体制,整合重组国有企业资产,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坚决打破民间投资隐性壁垒,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增强政策咨询服务平台功能。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加强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三)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完善调查研究和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完善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管理、服务、结果“四公开”。推进政务热线整合,加快信访制度改革,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强化行政效能监督和问责。全面推行干部绩效对账制度,加强公务员培训、监督和管理,倡勤治懒,建设一支勤政高效的公务员队伍。 (四)依法行政,勤政廉洁。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职,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重视舆论监督、公众监督,让政府工作置于全方位监督之下。强化权力公开规范运行,健全和落实重大决策、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公开制度和常态化工作机制,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突出对行政审批、工程招投标、土地转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和审计监督。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源头治理、制度防腐,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继续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