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1月1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2013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及2014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一、2013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787.47亿元(为预计数,下同),完成预算的100.5%,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8.5%;加上中央财政收入859.53亿元后,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47亿元,增长7.2%。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加上地方政府债券收入25亿元、转移性收入168.6亿元,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可用资金为981.07亿元。

  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16.93亿元,完成预算的109.4%,增长10.7%,同口径调整地方政府债券安排的支出后,实际增长9.9%;地方政府债券还本6亿元;转移性支出58.14亿元,其中:上解中央、省支出41.57亿元,调出资金0.3亿元,结转下年16.27亿元。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部分重点支出完成情况为:教育支出149.02亿元,完成预算的100.2%,增长5.2%;科学技术支出36.16亿元,完成预算的102.9%,增长11.6%;农林水事务支出75.51亿元,完成预算的137.4%,增长4.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31亿元,完成预算的107.5%,增长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6.21亿元,完成预算的118.8%,增长21.8%;医疗卫生支出61.75亿元,完成预算的102.7%,增长9.5%;节能环保支出12.72亿元,完成预算的200.7%,增长7.5%。

  (二)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和市级分享收入168.35亿元,完成预算的95.1%,增长2%。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和市级分享收入加上地方政府债券收入25亿元、转移性收入154.67亿元,2013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可用资金为348.02亿元。

  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和市级分享收入未完成预算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减收幅度高于预期;金融保险业对市级财政的贡献降低,金融营业税等收入增幅下滑高于预期;一次性收入和跨年度税款入库大幅减少。

  2013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97.48亿元,完成预算的102.1%,增长10.6%,同口径调整地方政府债券安排的支出后,实际增长6.1%;地方政府债券还本6亿元;转移性支出144.54亿元,其中:补助下级支出126.04亿元,上解中央、省支出9.59亿元,债券转贷支出7亿元,调出资金0.3亿元,结转下年1.61亿元。

  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部分重点支出完成情况为:教育支出24.47亿元,完成预算的105.6%,增长13.8%。科学技术支出5.43亿元,完成预算的95%,增长7.7%。农林水事务支出6.75亿元,完成预算的125.2%,增长3.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2亿元,完成预算的105.8%,增长5.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97亿元,完成预算的103.8%,增长8.2%。医疗卫生支出11.13亿元,完成预算的109%,增长8.6%。节能环保支出1.23亿元,完成预算的113.9%,增长10.6%。

  二、2013年财政运行主要特点

  (一)财政运行态势总体稳健

  认真落实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原则,着力抓好增收节支。加强收入管理。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在财政经济形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努力保证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积极涵养税源,实施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落实清费减负工作,出台“菲特”台风受灾企业灾后自救全力恢复生产有关税收政策。严格支出管理。按照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的原则,着力保障重点支出和民生支出,控制和压缩一般项目支出;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完善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制度;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压缩一般性支出的要求,严格控制和压缩行政经费及“三公”经费规模,规范开支标准,全面停止新建党政机关楼堂馆所,严格控制办公用房维修改造项目。

  (二)财税导向作用积极发挥

  强化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努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着力支持产业转型,市级设立2.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投入1亿元推进“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和“机器换人”,落实外经贸发展资金2.58亿元、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扶持资金2.2亿元。着力支持创新驱动,安排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3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3.05亿元,落实4亿元支持新材料科技城建设。着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市级落实1.99亿元推进节能环保和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八大重污染行业专项整治提升。着力支持城市经济发展,市级落实中心城区城市维护与建设项目资金35.74亿元,投入金融发展专项资金2.48亿元。

  (三)财政民生投入继续加大

  坚持民生优先,将更多的新增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全市落实水利工程建设资金35亿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4.5亿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3.8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19亿元;落实财政教育投入各项政策,全市落实6.2亿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完善文化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平安宁波”建设。支持民生实事项目。市级投入67.8亿元推进十个方面41项民生实事项目,支持推进打通“断头路”、“三改一拆”、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和防灾减灾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支持抗洪救灾和复产重建。面对“菲特”强台风带来的洪涝灾害,通过整合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统筹行政经费及“三公”经费结余等办法,及时筹措救灾资金6.28亿元,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补助3.15亿元,统筹用于支持抗洪救灾和灾后复产重建。

  (四)财税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不断完善财税体制机制,切实提高财税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推进财税改革。综合预算改革进一步推进,加强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市级公共财政预算资金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部分有条件的卫星镇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在全市推行建立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创新政府采购方式,推行网上竞价采购;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工作。深化财政监督。探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规范预算单位支付行为;稳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市级和宁海县、镇海区等向社会公开2013年“三公”经费公共财政预算;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的监督管理。加强风险管控。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调查摸底工作,完善政府性债务计划管理,防范债务风险;根据审计意见,认真落实各项整改举措。

  2013年,我市财政运行总体情况良好,成效明显。但在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尤其是市级收入增长面临考验;在财政收支矛盾持续显现的情况下,财力分散、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现象依旧存在;政府性债务压力不断显现,债务管理的体制机制需加快建立完善。对此,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严格管理,认真加以探索研究和改进解决。

  三、2014年全市和市级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意见

  根据中央、市委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对2014年经济形势的分析预测,我市2014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六个加快”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依法组织各项财政收入,稳固税源,提升财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严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更加注重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城市经济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福祉改善;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协调和谐稳定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2014年的预算编制,我们将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统筹整合、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确保平衡”的原则,编制好收支预算,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做好财力保障工作。

  (一)全市公共财政预算安排

  拟安排2014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850.5亿元,增长8%,加上中央财政收入后,全市公共财政预算1778.8亿元,增长8%。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加上预计的转移性收入155.24亿元,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可用资金为1005.74亿元(不含地方政府债券收入)。

  根据收入预算情况,拟安排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85.31亿元,增长8.7%;地方政府债券还本6亿元;上级专项补助安排支出70亿元;转移性支出44.43亿元,为上解中央、省支出。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部分重点支出安排情况为:教育支出152.09亿元,增长9.1%;科学技术支出39.27亿元,增长11%;农林水事务支出53.85亿元,增长1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65亿元,增长9.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9.71亿元,增长1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4.43亿元,增长8.6%;节能环保支出6.46亿元,增长18.9%。

  (二)市级公共财政预算安排

  拟安排2014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和市级分享收入178.46亿元,增长6%。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和市级分享收入加上预计的转移性收入146.49亿元,2014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可用资金为324.95亿元(不含地方政府债券等收入)。

  根据收入预算情况,拟安排2014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2.32亿元,增长8.5%;地方政府债券还本3亿元;上级专项补助安排支出70亿元;转移性支出69.63亿元,其中:上解中央、省支出9.75亿元,补助下级支出59.88亿元。

  市级公共财政预算部分重点支出安排情况为:教育支出24.04亿元,增长3.8%。科学技术支出6亿元,增长12.9%。农林水支出5.71亿元,增长5.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58亿元,增长1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08亿元,增长9.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44亿元,增长9.2%。节能环保支出1.69亿元,增长45.1%。

  按照上述安排,2014年全市和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四、2014年全市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稳固税源,优化支出,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抓好收入。积极培植和涵养税源,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收入结构,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比重,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加强对重点税种、地区、行业和企业的税源监控和经济税收对比分析,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严控支出。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肃财经纪律,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2014年市级行政单位行政经费在上年预算基础上压减5%,继续削减“三公”经费预算。严格控制节庆、论坛、研讨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优化结构。按照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社保、教育、科技、农林水、文化等民生支出和重点支出。从严从紧安排2014年市级大专项支出预算,对政策到期项目一律不再安排。清理压缩财政安排经费补助的考核项目。进一步盘活存量资金,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发挥支撑引导作用

  支持加快创新驱动。着力支持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和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支持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完善“科技领航计划”等财政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全面推进“机器换人”。支持加快港航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先导区、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区建设。

  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着力支持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和品质提高,支持功能区块开发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化城市经济、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等重大领域投资力度,抓好中心城区建设、立体化城市交通网络建设等重大项目的资金保障。加强重点水利项目投入,提升防洪治涝和水资源保障能力。支持供水、供电、排污、固废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整合各级促进就业资金,强化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推进统筹城乡居民医保体系建设,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筹资和财政补助标准。加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支持力度,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支持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内涵发展行动计划和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公共文化全民共享工程。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扩大公共自行车建设规模。大力支持生态环保设施和工程建设,推进“美丽宁波”建设。

  (三)规范透明,强化刚性,提高预算绩效水平

  规范预算编制。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编制内容,2014年市级重点推进有预算分配权部门的预算编制。健全预算科学决策机制,市级项目支出全部推行项目库管理,按轻重缓急筛选建立部门和财政项目库。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从严控制预算追加,切实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提高预算绩效。坚持预算绩效管理为预算服务的理念,加强重要领域以及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项目绩效管理,强化项目绩效目标申报管理,公共财政预算所有新增大专项必须申报绩效目标,延续大专项中继续选择部分重点项目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政府性基金预算部分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控制和压缩结余结转资金规模,加强结余结转资金和当年预算资金的统筹整合使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透明预算信息。深入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细化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认真做好市级部门“三公”经费公开工作,2014年各县(市)区政府“三公”经费全面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深化改革,优化管理,激发财政体制活力

  研究完善财政体制。逐步理顺市、县(市)区两级政府间事权与财力关系,研究建立健全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削减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加大对卫星城市试点镇和中心镇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卫星镇和中心镇的创新发展。建立健全对欠发达乡镇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按照“控制规模、优化结构、降低成本”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编制单位和债务管理范围。完善债务管理制度,研究设立科学的债务考核指标,控制债务规模。研究制订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规范债务举借程序,明确地方政府举债权限和用途,对政府性债务实行分类管理和限额管理,探索建立化解政府性债务的有效模式,防范债务风险。

  推进各项财税改革。稳步推进“营改增”等税制改革。积极推动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健全纳税服务体系,强化风险监控管理,完善税收执法监督,推进税收征管的公平公正,提高征纳双方的税法遵从。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降低预算单位现金支出比例。规范公务接待管理,完善一般性开支标准制度体系。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和配置标准体系。完善政府采购网上竞价平台和管理办法,落实政府采购各项扶持政策,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