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游子不管离乡多久,也不管财富多寡、名誉大小,大都心恋故土、深爱家乡。与宁波帮其他著名人士一样,邵逸夫先生深沉的爱乡爱国之情,令人动容,给人启迪。邵先生去世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唁电中称赞他“一生热爱国家……其爱国之情,其为国之志,人们将铭记在心”(1月9日新华网)。宁波市委的唁电中说他“爱国爱乡、义薄云天”(1月12日《宁波日报》)。 邵先生恋土怀乡、情深义长。他先后11次“回家”探访旧居,首次回乡时珍藏了取自邵宅的“乡土”,并动情地说“我想乡土想了几十年,今天总算见到了……”他还珍藏了有邵氏祖屋、邵氏祖墓、邵氏祖庙、邵家村外景以及庄市街道面貌与中兴母校等照片的小相册(1月8日《宁波晚报》)。慎终追远、感恩先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在海外游子的眼中,祖屋、祖墓、祖庙等是乡愁的一种寄托。当家乡侨务部门于1987年初写信告知他找到了邵氏祖墓,他当年即回乡祭扫,自此前后6次回乡祭祖。第一次来甬时,亲属特地准备了桂圆莲心汤当点心,他连称“50多年没吃到了”,乡土情怀溢于言表。 心怀拳拳爱乡之心,念念不忘反哺故里。邵先生在家乡捐资4000多万元建成24个项目,遍及城乡各处,涉及大中小学、剧院、养老院。他不忘母校,率先捐款助建中兴学校;他不忘孩子,助建逸夫小学与艺术幼师……尤其在原宁波师院刚起步发展的时期,连捐3个项目,可谓雪中送炭。他把宁波帮爱国报乡、热心公益的赤子情怀发挥到了极致。 邵先生既爱乡报乡,更爱国报国。“君子虽远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他把爱乡情怀扩大到香港乃至全国。有一次他对侄孙说:“大家小家一样家”,认为捐助全国各地学校与资助家乡是一样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他在全国(包括香港)慷慨捐款近百亿元,共计6000多个“助学助医助老”项目。各地学子感叹,每所高校都有座漂亮的逸夫楼。有时为了考察捐款学校,他一天要奔波3个省,高海拔的西藏也去了三四次。 邵先生深沉的爱乡爱国之情背后,是中华民族人皆有之的乡愁。乡愁离不开家国情怀,是与故园的老宅、学堂、戏台、乡音、小吃、年节等联系在一起的。祖国、家乡、同胞、亲人,都是其乡愁所寄,祖屋、祖墓、服装、食品等都是其乡愁所想。乡愁在百岁邵先生的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邵先生为何心系桑梓多次还乡,慷慨捐款?这与他的浓烈乡愁和对家乡的认同分不开。他的“乡愁所寄”给人许多启迪。首先,我们应珍惜乡愁,建设好自己的家乡,让海外游子有心灵寄托之地。时下在不少地方,不注意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有的城镇历史文脉被割断,许多海外游子回家,有一种陌生感,很难勾起他们的乡愁。邵先生首次回乡时曾说,不想老宅被过度旅游开发,怕修了之后少了原来民国房子的感觉。 邵先生的“乡愁”应成为我们的自觉意识。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与城镇文化“老底子”;在古村古街旅游开发中,避免过度商业化,让各方游子乐于回乡;还要保护乡土饮食文化,不要让其失传、失味,保住“舌尖上的乡愁”;邵先生一辈子都操浓浓的宁波乡音,地方方言的保护也应引起重视,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