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甬城网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1月1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不是北方人吗,怎么还怕冷?”南方人的此类追问,总让生活在南方的北方人“泪流满面”。干冷不算冷,湿冷才真冷!

北方不懂南方的冷

本报记者 王珏 王博 漫画 丁安

  早上上班路上,市民们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记者 徐能 摄)

  “北方的干冷是物理攻击,多穿衣服就可防御;南方的湿冷是魔法攻击,穿再多衣服都没用,湿冷难耐!”“北方取暖靠什么?答:暖气。南方取暖靠什么?答:靠‘抖’。”……随着“三九寒冬”的到来,“北方干冷”和“南方湿冷”之争卷土重来,成为近期微博上的热门话题。

  其实,每年冬天,南北方关于干冷和湿冷到底哪个更折磨人的争论,都热闹非凡。南方的网友认为,虽然北方室外温度远低于南方,但冬天的北方室内暖如春,而南方屋里冻如冰。北方冬天时间长,空气干燥,冷在皮肤,且室内供暖设施非常完善,进室内只要穿件薄薄的毛衫就行。而南方冬天时间短,空气湿冷,渗透性强,且由于没有暖气,室内跟室外温差不大。看起来温度不低,但湿冷会让人感觉由内向外的冷……虽然北方的网友对南方的这点温度常常不屑一顾,但很多南方人一到冬天就喊“伤不起”,只能望着北方的暖气,对着凄风冷雨抱怨:“北方不懂南方的冷”。

  “北方的冷PK南方的冷,谁更冷?”最有发言权的,是在南北方都生活过的那些人。

  “你不是北方人吗,怎么还怕冷?”南方人的此类追问,总让生活在南方的北方人“泪流满面”。干冷不算冷,湿冷才真冷!

  有一种冷叫“难以擦出雪花的冷”

  “雪地靴、羽绒服、围巾、帽子……所有顶级抗寒装备全武装上了,为啥还是觉得那么冷?!”前几天,网友“冷雨墨”发微博吐槽。

  网上的一种说法能回答她的问题:南方室外5℃至6℃,相当于北方的室外零下2℃至零下3℃。市气象局一位首席气象预报员认为该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相同的气温下,潮湿空气的热传导率比干燥空气要大,人体的热量散发较快,保暖性差。阴雨天,空气相对湿度会猛升,有时接近饱和。这样,人身上的热量散失就快,感觉就更冷。

  最近微博上流行这样一句话:“有一种冷叫‘难以擦出雪花的冷’。”这句话用来描述本周的冷恰如其分。本周初冷空气来袭,原本气象台预告或将有雨夹雪天气出现。结果暖湿气流变成“缩头乌龟”,不敢与冷空气正面交锋,难以在甬城擦出雪花。虽没有下雪,但气温爬升无力,最低气温0℃,最高气温也不过7℃,阴冷穿透棉衣直抵皮肤。走在甬城的大街小巷,身穿羽绒服,头戴耳罩,脚踩雪地靴的行人比比皆是。后半周则是中午有暖阳、早晚温度低的晴冷调子。像14日、15日的最低气温都跌破冰点,依旧是冷到骨子里。

  “早上真冷啊,‘起床困难户’每天都要经历几番挣扎才有勇气爬出温暖被窝!不到最后时刻真的起不来!”网友“一生无悔”说,冬天最痛苦最纠结的无疑是起床时间。“有时候不得不把衣服放进被窝里捂暖了才敢穿!”

  2013年夏天“清蒸”、“烧烤”模式的“热”至今让不少人记忆犹新。于是,有网友认为,大热之后必大冷,这个冬天甬城或迎来最寒冷冬季。对这种说法,一位市气象局工作人员表示“不靠谱”。“长期天气预报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从目前情况来看,并没有出现极寒天气。”

  南方阴柔的“湿冷”更难熬

  “你不是北方人吗,怎么还怕冷?”南方人的此类追问,总让北方人“泪流满面”,惊呼“不懂南方的冷”。不仅如此,就算对土生土长的南方人而言,长达100多天少阳光、多潮湿的季节,也让他们浑身不自在。慢慢地,那些在南北方均生活过的人悟出了其中的差异:“北方干冷,冷得很干脆;南方湿冷,冷得折磨人。”  

  在南方和北方都生活过的网友“枫涵”和“笨笨猪”就颇有感触。

  “枫涵”老家吉林,七年前来宁波工作至今。对从小在冰天雪地里长大的她来说,零下20℃至零下30℃算不得什么,潮湿才是最痛苦的。“我们家住一楼,冬天地板有点潮,赶上雨天潮气更重。我家的被子,七年里换了三床,头两床被子居然还发霉了。”

  “阿拉宁波的冬天,又冷又潮!”在宁波长大、曾去北京读书的“笨笨猪”认为宁波冬天更难熬。“北方冬天有暖气,衣服洗了搭在暖气上半天就干了;现在回到宁波却有点不适应了,有时候衣服晒了一星期都干不了,好不容易干了,穿上身还常觉得没干透,有股潮味。”前不久,他从超市扛回一台油汀,留着雨雪天时烘鞋袜。

  认为“湿冷更折磨人”的网友还不少。

  网友“我是严小鸭”:“为什么南方冬天没供暖啊?湿冷湿冷,敲键盘时手直哆嗦,老打错字!”

  网友“双鱼提耶利亚厄德”:“不喜欢南方冬天,没阳光,阴雨绵绵,粘糊糊湿漉漉的。”

  网友“汤圆小_小小小汤圆”:“今天宝宝又尿湿了两条裤子。这大冬天的没暖气,换洗裤子成了件烦心事,前天洗的衣服还没干,今天又洗了新衣服。”

  网友“草木欣欣向荣”:“北方的冬天冷得轰轰烈烈,张扬奔放;南方的冬天冷得极其阴柔,在阳光明媚的假象下,湿冷的气息一点点地渗入皮肤,侵入身体深处。”

  北方比南方抗冻配置高

  网上有个笑话:只要有东北人在场,就不能提“冷”和“雪”二字,否则他一定会让你下不来台:“零下5℃也敢说冷?我们零下40℃!”“这点小毛毛雪也好意思叫下雪?我们那一下雪就没过膝盖!”……那种“居北临下”的语气,让人好不“敬畏”。

  其实,之所以很多北方人对“抗冷”如此自信,多是因为“北方抗冻装备配置高”。

  “作为一个北方人,冬季装备秋衣秋裤,保暖内衣、羊毛衫、外衣、棉服和羽绒服都是加绒加厚的。数量可能不多,但每件都很保暖。”在南方工作的北方网友“梦”回忆,她在南方过冬时买的衣服和鞋子,每年春节回东北老家都被妈妈“嫌弃”太薄不够暖和。“今年还没回家,老妈就打电话说给我买了床厚被子,还嘱咐我不要看不起在0℃至10℃晃悠的南方冬天。”

  入冬以来,网友“白二公子”每晚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开空调、烧开水、充热水袋;睡觉前,她总要把热水袋塞进被窝,身上抱一个,脚丫踹一个;早上起床,第一件事还是充热水袋,等身子暖和后再穿衣服;有时后半夜被冻醒了,还要睡眼蒙眬地充热水袋,等充好了再塞进被窝……这个冬天,尽管裹得严严实实,可她还是觉得衣服透风,感冒发烧流涕不断。

  网上赞同“北方比南方抗冻装配高”的声音很多。

  网友“乐乐”楚楚可怜地说,自己在北方戴手套,从小到大手都没长过冻疮,但在宁波过的第一个冬天就生冻疮了。网友“树”直言:“感觉窗户透风,墙也透风,被窝以外的地方都冷。”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装备配置高低并不是主要原因。“陈旭”说北方除了出门在外,起床、上班、上课、吃饭、洗澡、睡觉都有暖气和地热,23℃恒温暖和;南方相反,室内越呆越冷,以至于出现人在室内毛衣穿得比北方厚,但尽管不停地走动还是觉得冷。前不久刚把QQ签名改为“愈发想念老家的暖气”的网友“雨飞沙”则表示,“北方冷皮,南方冻骨。北方的冷,衣服穿厚点就可以抵抗了;南方的冷却是穿再多衣服都没用。只感觉身上的热气被湿冷的空气一点点地带走。”

  防寒保暖妙招层出不穷

  “三九四九冰上走。”随着“三九天”的到来,天气越来越冷,怎样保暖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网上各种御寒招数层出不穷。有借助空调、油汀等供暖设备的,也有推崇食补、健身提高身体素质的。

  “综合下来,大部分家庭也就采用油汀、暖风机、空调等设备,有钱还可以考虑地暖,但最实惠的还是热水袋。”网友“醉星辰”说,“热水袋省钱又管用!”每天晚上睡觉前,醉星辰就先灌上两个热水袋,塞进被窝。“完成洗漱等睡前常规动作后再上床,被窝就已经暖烘烘的,舒服极了!热水袋耗能小,没有特殊情况基本上就靠热水袋过冬,还避免了长期使用空调产生依赖。”

  网友“Annie”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她的“御寒伴侣”是暖宝宝。“这是冬天必备法宝啊,贴一片在秋衣上,整个后背都暖暖的,用不着再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裹得像个粽子。”

  “姜是治疗风寒、晕车、胃病的传统食材,可以加速血液流动,提升体温。食用生姜红糖水、姜糖等,都是不错的御寒方法。”网友“慈溪儒农2013”从食补的角度建议可以适当吃些姜,以达到御寒的效果。“我们家还有一妙招———着凉后马上艾灸。一有人察觉寒气入侵,预感要风寒感冒了,就会艾灸风池、肺腧穴,点根自制的艾条熏一熏,一两次即见效,堪称‘灸到病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