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怀】 2013年12月28日《宁波日报》报道:“上个星期,参与我市首次植物资源调查的技术人员得到一个‘不幸’消息:10月份在奉化某地发现被确认的名贵药材—————风兰‘不翼而飞’。从技术人员提供的GPS定位以及高清影像资料中,记者注意到,风兰依附在一颗大樟树的树干上,生长环境可以说十分隐蔽。仅仅过了两个月时间,这株珍稀兰科植物就遭遇‘黑手’,着实让人震惊和痛心。” 风兰属于宁波地产植物,查阅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宁波人徐兆昺所著《四明谈助》,其卷一“四明山概说”就有风兰的记载:“风兰,挂兰,一名‘见风生’,不土而植,或以乱发系之,挂于风前,即能开花。”查宁波历代方志,从《宋元四明六志》到民国《鄞县通志》,都没有风兰甚至兰的记载,大概区区草兰,八百里四明,多不胜记,不作土产也罢。光绪《余姚县志》卷六物产记载了兰、蕙,并有姚特产“金岙素”记载和咏兰诗,光绪《慈溪县志》卷五十六也只有兰、挂兰记载,都不见风兰,其他各县的旧志是否记载了风兰,未作查阅不详。再查新出版的宁波各地方志,居然也没有风兰的记载,《宁波市志》、《鄞县志》、《余姚市志》无一字记载,《奉化市志》植物中记了蕙兰、春兰,《宁海县志》记了一个兰字,《象山县志》有“兰科”,记有白芨、石斛、春兰、墨兰,《镇海县志》记有兰花、剑(建)兰、草兰、九头兰,《慈溪县志》记有蕙兰、春兰、建兰、墨兰、寒兰。也都没有风兰的记载,笔者也曾为方志工作者,失职了。 倒是在清末民国初徐珂所著的《清稗类钞》中,笔者找到了风兰的芳姿,其“植物类·风兰”云:“风兰,寄生于深山树干上,叶似兰而短,有厚剑脊,夏开小白花,有一二瓣曲而下垂,微香,无土亦可生。”不由得感佩徐珂的渊博和《清稗类抄》这本小“百科全书”。 搜集有关风兰知识,风兰属于兰科,仅有风兰一种,产于我国东部及日本、朝鲜。属于附生兰,即附生于其他植物上;叶条状镰刀形,作丫形对摺;总状花序腋生,疏生数花;花白色,萼片与花瓣相似;唇瓣直立,蕊柱短。可惜,笔者虽出身四明山,自小在四明山腹地长大,阅草兰、蕙兰无数,但于风兰竟然一无所知,抑或失之交臂,俗目无缘。 清代宁波人全祖望《句余土音》的“卷中”有《四明洞天土物诗有未备者,又得五章》组诗,其二题为“风兰”云:“孤根何所丽,空中浥沆瀣。清馨出深谷,迎风充纫佩。仰虽沐天覆,俯不受地载。吾欲问屈子,此种谁岁赉。”浥,湿润,此使动用法,即使湿润。沆瀣,夜间的水气、露水。纫佩,语出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谓捻缀秋兰,佩带在身。后用以比喻对别人的德泽或教益铭感于心,如纫佩在身。屈子,即屈原。赉,赐予、给予,词语有“赉赏”、“赉赐”。 全祖望对宁波的地产土物了解甚广,单是其所作诗赋涉及者,有《十二雷茶灶赋》、《金峨山晚杨梅赋》、《四明洞天土物诗》九首、《同人游四明山中分赋土物诗五首》、《四明土物杂咏》、《四明洞天土物诗有未备者,又得五章》、《四明山中五色杜鹃盛开》、《四明土物杂咏》七首等等(涉及动物未计),涉及宁波植物就达24种之多,按《鲒埼亭集》中出现的先后序有:茶(四明十二雷、区茶、灵山茶)、杨梅(金峨山晚杨梅、东钱湖白杨梅)、堇、梨、韭、菁、梅、茭、白附子、莲(洛迦莲、旱莲)、金子瓜、李、竹、蕙、卷柏、风兰、石耳、雪桃、五色杜鹃、棕笋、莼米、松葚、石芥、耎(即木耳)。 无独有偶,比全祖望大50岁的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也写到了风兰,其题为《点绛唇·咏风兰》词云:“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四明八百里,物色甲东南”,明代的宁波诗人尚可如此自夸,现今宁波地产珍稀动植物已经不多,我们连自夸的资格也快没有了。风兰即是不多的宁波地产珍稀植物之一,我们应该珍惜并且加以好好保护才是,希望不再看到“让人震惊和痛心”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