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读 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1月2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藏书小记

  俞士强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读中小学时正处于“文革”,那时最是读书时,却买书看书难。父母无余钱,只能偶尔靠拾废品、采橡子等得来的钱买几本连环画看看。家居农村,无图书馆、阅览室之类固定阅读的地方,只好伙伴间进行图书交换,有时向知青、家里有书的长辈借阅,或者到学校小图书室、街头书摊阅览,看的大都是连环画、革命题材书籍。父亲给我做了个木头书箱,能放几十本连环画及其他书籍,在村里俨然已是“小藏书家”了。

  读大学和工作之初,买书仍难,因为助学金和工资有限。但看书的时间、场地、种类增多,单位和上级也有下发的,自己节衣缩食买几本,小书箱不够用了,要用书架来摆放。这期间看书更认真了,做了不少读书札记。最喜欢买特价书,因为相对便宜,那时还无盗版书的概念。经过近20年的积攒,藏书已有不少,数次搬家、调单位、搬办公室,书成为重头戏。我家还曾荣获“慈溪市第二届十大藏书家”称号。

  进入新世纪,家里有了独立的书房,单位有了个人专用的书柜。随着收入的增加,买书已不成问题。且购书渠道畅通,书店买不到的书可邮购、网购,甚至开着私家车到省城、上海购买。按理,买书藏书看书可随心所欲,书林漫步不在话下。可惜物极必反,“书非借不能读也”。当年出借“小人书”时要写上“借是朋友,不还是小偷”之类的话,生怕有借无还,现在相互借书的越来越少。自己买的书不急着看,结果旧的没看完,看到好的新书又买。自认为是好书的,一口气看完,看完后又觉得没书看了,只好继续买,百读不厌的毕竟极少数,结果书越积越多。以前阅读之余喜欢做读书卡片、读书札记,但现在复印、搜索方便,费时费力的老方式也渐渐不用了。

  而最大的问题是无处藏书了,不是空间小,实在是书太多,办公室、床头、书房早已堆满了书。遂痛下决心,今后,可买可不买的不买,可“漂流”可不“漂流”的“漂流”。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书还是要读的,纸质图书终究比“网书”好,纸上得来总觉“深”。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