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起,甬城中小学正式开始放寒假。在休学式上,每个学校都给学生布置了寒假任务。 任务有常规式的、探索式的、亲情式的。其中,“阅读”几乎在每个学校的“寒假任务”榜单上,有推荐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的,也有倡导自由阅读的。 作为家长,同样期盼孩子能在寒假里读上几本好书。上周,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甬上书店已迎来一波小高峰。 不过,由于选书原则和价值取向不同,孩子与大人之间关于“好书”的界定有差异,看什么,怎么看,出现了不小的争论。 两大问题 父母不胜烦恼 “上周三,我去了趟新华书店,准备给正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选几本课外书。我看了又看,发现要找一本合适的,有点难。”在一家公司负责财务工作的李女士向记者述说了她的困惑。 李女士说,像中外名著,一些简缩本和解读本不利于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大部头的“原典”,孩子一来没时间看,二来也不具备这个能力去咀嚼。 李女士还说,不知何时,她的女儿爱上了看《红楼梦》。女儿爱名著是件好事,可有段时间,女儿变得不爱说话。她担心在女儿这个年龄段,《红楼梦》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会大于正面作用。 可是,父母眼中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作用”的文章和书又不见得能被孩子们接受。一位姓陈的妈妈告诉记者,前段日子,她要儿子背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小家伙背了半天,背不下来,还一连抱怨“为什么要背”、“背了有什么用”、“这么无聊的东西,还这么难背”。 陈女士说:“我听了后真是哭笑不得。做父母的,总想让孩子吃一些少涉及儿女私情方面的心理健康的‘精粮’、‘细粮’,可这些‘精粮’、‘细粮’,孩子们不喜欢,强迫他接受又怕适得其反,让他们觉得读书不好玩,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儿子感兴趣的校园文学,在我看来大都是不太入流的,不说有些文字粗糙,内容颓废、叛逆,尤其是少男少女们那些朦胧的感情,看上去很美,但对孩子来说,真的好吗?可要命的是,小家伙喜欢。我和他爸爸推荐的书,他嗤之以鼻,碰都不碰,还说是‘老土’。” 一位田女士给记者看了一份她正在上高一的女儿最近所读的书目,有《香水》、《挪威的森林》以及一些“80后”作家写的作品。“不是说这些书不好,只是担心孩子这样偏执的阅读喜好,会让她的视野变得狭小。” 要有引导 但也要尊重孩子 第十五中学语文老师吴凤曾碰到一位家长询问,孩子父亲从事文字工作,她自己也很爱看书,但女儿就是不爱看书,怎么办? 吴老师先问了这位妈妈:“平时都是你给孩子选书吗?”妈妈点了点头。吴老师又问:“孩子以前对哪些书比较感兴趣?”妈妈想了想说:“柯南吧,都是一些侦探类小说,我觉得这些书对孩子不好,不让她看。”吴老师笑笑说:“柯南很好啊,也很经典,为什么不让她看?孩子喜欢的书不让她看,怎么能让她喜欢上阅读呢?” 吴老师直言,有些家长觉得阅读是巩固生字生词很好的方法,孩子看书时,扔一本字典给孩子;有些爸爸妈妈,会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看完书后写一篇读后感或者书评,这对孩子来说,无疑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孩子可能越来越不愿意看书。 “其实对孩子来说,他们更希望无拘无束地阅读。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时候,不能因为作业抹杀它。” 曾经在孩子阅读问题上走过“弯路”的王女士说:“儿子小学时,我带他去新华书店,一进去他就朝少儿图书区跑去,我选自己的书。但我一直心不在焉,在想他会选什么书。那时我就担心他看玄幻类、冒险类的书,觉得这些书里多少有些恐怖元素,孩子太早接触会不会不太好。果然,他选了一本朝我跑来,我不同意给他买,让他放回去。以后,他不太愿意跟我去书店了。 “后来我反思,其实男孩子喜欢探险的、搞怪的图书是天性,我这么做可能会让他以后排斥看书。所以我后来的做法是,带孩子去书店让他自己挑书,但是有固定的组合,三本他感兴趣的书,一本经典书籍,虽然他回家看的基本上是自己买的书。但等他慢慢长大,他就喜欢看一些经典书了。” “开卷有益,英语学习同样适用。”教授英语的朱老师说,要掌握一门语言,需要大量音频和文本的输入,音频输入靠的是多听多说,文本输入靠的就是阅读。“英语阅读文本应以简易为佳,通俗易懂,最好有较强的故事情节感和文学性。” 朱老师儿子吕泽权上小学一年级时,朱老师给他买了一套英文幽默系列丛书。“虽然故事和画面都很简单,但是一年级的英文词汇毕竟非常有限,儿子看起来还是相当费劲,没几分钟他就失去了兴趣,不想再看了。可是最近,儿子在整理书柜时,突然把这套丛书拿起来翻了翻,发现基本能看懂故事的大概意思,且觉得故事相当可乐,就一发不可收,一口气连看两本。阅读中,遇到生词,还会或问或查字典,想方设法把它弄明白。” 不少老师认为,要引导孩子读书,必须要知道他们爱读什么类型的书。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那些能引发共鸣、能让孩子感同身受的书最受他们欢迎。诚如效实中学戎老师所说:“更多时候,孩子们是把阅读当作一种与生活的对话,是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心与心的交流。” “在一段时间内,孩子读什么书,喜欢读什么书,对家长来说都是一种信号,因为阅读与个性以及目前所拥有的阅历之间都存在着某种相通的东西。”戎老师说,“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不妨观察一下他们的书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