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1月25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影界重拳打击“偷票房”

业内人士称去年有20多亿元虚假票房

  据新华社电(记者段菁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出台《关于加强电影市场管理规范电影票务系统使用的通知》,向“偷票房”等不良行为“宣战”。此举被称为近10年来最大的一记净化电影市场的“重拳”。

  尽管广电总局整治电影市场乱象的决心和力度一年比一年大,但不少行业人士认为,“重拳”能否击中“要害”,还要看电影行业管理部门和市场运营者如何配合。

  为啥“偷票房”?

  2010年12月,一段网络视频将“偷票房”首次曝光在大众面前:视频中一位观众在河北某影院购买《大笑江湖》的票,工作人员却拿出《赵氏孤儿》的票,反复强调凭此票看不会有问题;2013年4月,网友再度曝光四川某影院出现“偷票房”现象,称来看《毒战》,工作人员给的却是《厨子戏子痞子》的票……一系列“票房门”事件,折射出电影市场对票房的“畸形追求”。

  实际上,“偷票房”作为中国电影市场久治不愈的痼疾,上世纪90年代初就存在。正是这一痼疾,让2013年电影市场的真实数据“缩水”了近一成。光线影业总裁王长田直言,截至2013年底,全国电影可统计总票房217.69亿元,有20多亿元票房被“偷掉”。

  “‘偷票房’的目的很简单,一个字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偷票房”分两种,一种是挪票房,即把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算到另一部电影,这种情况往往是发行方与放映方相互“勾结”,获得共同利益;另一种则是“偷票房”,是放映方私自出售不与发行方进行收益分成的电影票,全部票款归放映方自己所有。

  据了解,一部电影上映后,在影院的票房收入中,除了固定的电影专项基金和税款之外,其余收入都被按比例分配给了影院、院线和片方,影院和片方的分账比例一般维持在净票房的57:43。

  尽管看起来票房收入多半被留给了影院,但影院经营压力始终存在。“去掉房租水电以及人力成本,很多影院卖一张电影票的利润还没卖一桶爆米花的利润高。”浙江新远国际影城负责人张翼坦言,在个体影院经营者中,“偷票房”的行为尤为普遍。

  三四线城市影院是“偷票房”的主力军

  浙江影视集团董事长倪政伟认为,“偷票房”会让票房数据失去公信力,同时损害了电影制作方和发行公司的利益,从而危及整个行业。

  为了“捍卫”票房,一些规模较大的片方和发行方开始组织自己的市场监察队伍。2011年9月,中影、华谊兄弟、博纳影视、星美、光线五大制片方联合组建了“众大合联”监察公司,在主要城市影院巡查监督,一旦抓到影院违规行为就予以公报、罚款或是停片的惩罚。

  尽管监察公司成立的效果显著,但相比大城市的“正规军”,偏安一隅的三四线城市的影院才是“偷票房”的主力军。国盛影业总经理高军认为,三四线城市电影市场近年来急速扩容,票房增长很快,而且这些地方的影院建设门槛比较低,投资人的职业素质不高,院线对这些地区进行市场监察的成本也较高,导致这些地区“偷票房”情况较严重。

  在王长田看来,“对票房的偷挪漏瞒,某种意义上属于商业欺诈,是犯罪行为。仅凭几家制片方自掏腰包搞市场监察,力度远远不够,必须变成政府行为和法律法规上的行为。”

  软硬兼施重击“偷票房”

  由于影片票房收入分配一直是制片方发行公司与院线两方阵营“博弈”的最大焦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通知的出台更有利于保护处于相对弱势的前者。不过,部分正规院线和影院表示,通知的出台对放映方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规定的作用在于整治投机取巧的经营者。他们价值取向并不是推动行业发展,而是仅仅局限于对眼前经济利益的追求。相应惩罚和监管措施的出台将有助于维护院线的正常经营秩序,有效规避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北京卢米埃影城经理郭辉说。

  张翼也认为,通知的出台对于新远这样的正规院线来讲有百利而无一害。“主要收入来自票房提成,票房越高,院线的收入就越高,因此会全力支持总局出台的规定。”

  北京乐视影业总裁张昭认为,行政条例不具备法律效力,通知能否落到实处,还要看电影行业管理部门和主要的市场运营者怎么配合。“广电总局整治电影市场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客观来看,应该把此次政策的出台看作整治过程中的一步,而不是终点。下一步,应更多推进电影立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