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1月27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好声音用好方法传到基层

  【上接第1版①】

  各县(市)区参照市里的做法,成立了相应的宣讲队伍,举办集体备课会和宣讲骨干培训班,根据受众群体特点作学习辅导报告。

  我市还根据受众群体特点和需求,分层分众宣讲,使各届人士都能听到自己喜欢的宣讲内容。其中,“宁波论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领导干部搭建高端学习平台;“社科讲坛”向广大市民宣讲社会关注度高的内容;“天一讲堂”则请专家就群众关心的改革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草根宣讲团通俗讲

  我市在宣讲中发动退休干部、大学生村官、微型党课宣讲员等,组成了各式各样的草根宣讲团。宣讲员用身边典型事例和群众喜欢的“大白话”面对面向群众宣讲,使群众听得懂、记得牢、坐得住、学得进。目前,全市共有98支草根宣讲团活跃在我市农村和社区。

  宁海县借助遍布全县的“聊天长廊”开展了“我们的成就大家看”、“我们的生活大家议”、“我们的成就大家演”等贴近群众的活动,由群众自己讲身边事。

  象山县委讲师团以“微系列”载体为依托,组建微型党课宣讲团,在全县巡回宣讲,还借助微读物、微电影等手段,吸引年轻人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北仑区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宣讲团、新北仑人业余宣讲团。团员们进入城中村、社区、企业等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域,向外来务工人员解读十八届三全会精神。

  市委宣传部组建了由32名优秀宣讲员组成的“宁波市微型党课”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同时,市委宣传部积极推广微型党课、微型讲坛、微型读物、微型展演等“微型系列”工作载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设符合本地实际的“微型载体”,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将全会精神融入文艺作品

  我市通过文艺演出、影视播放、诗歌朗诵、乡音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各地积极培育文艺小分队,通过小品、相声、三句半、宁波走书、四明南词、快板等文艺形式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变“单一教育”为“生动说唱”。余姚、镇海、海曙、江东等地组建了“农民说唱团”、“志愿小分队”,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编撰成说唱段子,进社区、楼宇、工地表演,变“灌输式”为“互动式”、“概念化”为“形象化”。慈溪市在组织市管干部到联系点宣讲的同时,还动员市文联、文广新局指导各地创作了一系列文艺作品,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各村纷纷在文化礼堂内推出这些活动。

  余姚市组织专业人员创编了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小品、快板、歌曲等文艺作品,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阳光文化直通车”,将文艺演出配送到基层。奉化、江北等地组织编排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入人心》、《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好》等快板,用说唱的方式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用大众媒体宣传

  我市在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注重传播效果,拓展宣传方式。      

  传统媒体是我市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载体。我市组织宁波日报等市级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辟专题、专栏,综合运用消息、通讯、评论、人物访谈、专题报道等形式进行宣传。同时,这些媒体刊播一批体会文章和理论文章,阐释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精髓。

  网络媒体和网络平台也成了我市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渠道。中国宁波网等网络媒体,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网民开展网上互动对话,回应网民诉求。我市还利用移动多媒体、手机报、微博等网络载体,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余姚市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余姚理论e台”微博发布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微博200余条。

  江东区明楼街道、北仑区春晓镇在QQ群等网络平台上不断转发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