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今日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2月1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人民的孝子

———追记宁波好人徐祥青

  本报记者 黄合 王晓峰 通讯员 孙波 李碧波

    昨天清晨7时,气温零下3℃,茫茫大雪中的大徐村,显得格外孤寂和感伤。

  数百人组成的“人龙”,亦步亦趋地走在这条结冰的村道上,为好人徐祥青送上最后一程。啜泣声似乎要撕碎低沉的天色。

  “你看,连老天都在流泪。”75岁的徐杏芬没有打伞,就这么抬头望着大雪纷飞的天空,斑白的头发上满是积雪。

  5天前,也就是2月5日下午4时40分,象山县公安局后勤科民警徐祥青与世长辞。

  “子欲养而亲不待”

  祥青说,尽孝道要趁早

  水泥灰墙、油漆斑驳的徐家老宅,徐祥青78岁的父亲徐振伦,望着屋外的大雪发呆,手中的香烟一根接着一根。

  这些天,600多个花圈,以及上千名从各地赶来祭奠的群众,将这个仅有30平方米大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村里的老人,就这么拽着徐振伦的手,口中是说不尽的感激和遗憾。

  过去的29年,徐祥青编织了一个个“美丽的谎言”,悉心照料着村里百余位老人,甚至自掏腰包给他们发红包,却谎称是“国家补助”。

  “盖棺定论了,他是个好人,一辈子对得起别人。”徐振伦的喉咙硬了,说不出话来。在他的印象中,徐祥青仍是那个小时候到处捣蛋的“牛皮祥青”,仍是那个能够一手拎起一个小孩的壮实汉子。

  19岁那年,徐祥青参军入伍,他将每个月的8元津贴省下来,在春节前夕给村里的“五保户”阿富公汇去了20元钱。这让本是村子里的“活雷锋”的徐振伦很欣慰,觉得自己助人为乐的道路上,已经后继有人。

  “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道一定要‘趁早’,以防留下太多的遗憾。”这句话,徐祥青生前曾反复地嘱咐儿子和徒弟,或许也正是他内心的真实独白。

  2008年,徐祥青93岁的爷爷去世;几天之后,劳累过度的母亲突发脑溢血,也走了。至亲的接连离去,对徐祥青的触动很大。徐振伦说,这分不能及时尽孝的遗憾,成了儿子之后更加用心敬老的动力。

  2009年,徐振伦因腿脚不便,卸下了担在肩上十多年的村老年协会会长的担子。从那时起,刚过不惑之年的祥青,立马顶上,成了村里老年协会的实际推动者。

  徐祥青的家和工作单位在象山丹城,距离大徐村近10公里。但他基本上坚持每个周末,骑着自行车或者坐班车,捎上好吃的,到大徐村的老人活动室,同老人拉家常,帮着打扫卫生。

  这个身上只有那几件工作服、只买流动摊贩蔬菜的“抠门”警察,给老人买起东西来却从不吝啬,饮料、水果、瓜子……从来都不是一袋一袋,而是5公斤10公斤地买。

  看到老人平日窝在家里很寂寞,徐祥青就想在重阳节组织他们旅游,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不过,这个想法遭到了父亲的反对。

  “花钱不要紧,自己生活过得朴素点也不要紧,但是万一出游的老人脚下一滑或者身体不适,他们的儿女一定会找你算账的!”徐振伦说。

  固执的徐祥青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父亲的担忧。提前两三个月筹划,定好车子和酒店餐厅,安排好随行医生和晕车药、速效救心丸、跌打药水等备用药物……每一个细节他都亲力亲为,所有的花费他自掏腰包,为的就是让每个老人都能过好节。

  2012年重阳,同为象山县公安局后勤科的张斌跟着徐祥青,一路搀扶着老人参观象山港大桥、大目湾、看守所、巡特警队……这分浓浓的孝心,被张斌看在眼里:“每一个老人都特别信任他。即使是腿脚不便的老人,一听是大哥组织的,都争相报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祥青说,老人需要更多关怀时间

  在绵延的送葬队伍中,有这么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步履蹒跚,相互搀扶着汲取力量。他们之中,有的是祥青的阿公阿婆,有的是祥青的叔叔伯伯,更多的是一群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

  身着绿色袄子的周爱青,一路都在默默抹眼泪。眼泪凝滞在脸颊上,划出一道道泛白的泪痕:“太可惜了,祥青真的特别好,怎么会走得那么早?!”

  其实,按照当地的风俗,老人是长辈,是不能给年轻人送葬的,毕竟“白发人送黑发人”,不吉利。但是,自发前来的老人,冒着严寒一波一波地来,执拗地说什么也不肯离开———这是他们能够陪伴祥青身侧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周爱青永远忘不了两年前的那个冬天。2012年12月26日,自己搀扶着85岁的母亲黄念香,正走在去村里老年协会的路上。

  “阿婆,来,我搀着您走!”迎面走来的徐祥青满脸都是亲切的笑意,他一把攥住黄念香的手臂,搀扶着老人往前走。

  当时老人的腿脚已经不好使唤了,每一步都走得特别艰难。周爱青感觉到自己病重的母亲身上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满是灰尘的衣物就这么紧紧贴在祥青簇新的外套上……“祥青,我妈我扶就好了,你是后生就先走一步吧。”

  但是,徐祥青的手并没有撒开,他还是亲密地搀扶着老人,一边还同她唠家常:天气冷了,要注意身体,衣服注意及时增减……这一段100米的路,三个人整整走了半个小时。

  “那一刻,身为子女的我都觉得很汗颜。这分孝心,真的一般人都做不到!”说着说着,周爱青的眼泪又忍不住盈满了眼眶。前一天,她告诉卧病在床的母亲这个噩耗,年迈健忘的母亲竟然还记得这个事,呢喃着祥青的名字,无声地哭泣。

  遗体告别会上,94岁高龄的袁珠凤从外地儿女家赶回大徐,挣扎着要到灵堂祭奠。她一个人将5个孩子拉扯大,但儿女在外地工作生活,现在只能一个人住在窄小的石头房子里,连话也说不利索。

  这时候,徐祥青来了,他塞给袁珠凤一份沉甸甸的红包,告诉她,这是政府给孤寡老人发的“补贴”,一定要收下。他还每次帮着老人收拾屋子,电灯开关在哪里、灶头在哪里、锅碗在哪里,每一个地方他都很熟悉。

  就在徐祥青去世前的一个月,病床上的他还惦记着袁阿婆过节没人照顾,偷偷打电话给大徐村村主任周哉飞,请他务必先替自己把500元红包送过去,看看她身体好不好,有什么需要的,让她也能过个好年。

  “我常常告诉祥青,不要照顾我,因为我已经年纪大了,都要死了。但是他还是一趟一趟地来。现在,没想到,他走在了我的前面!”袁珠凤老泪纵横。

  在这些老人的心里,钱,并不是最重要的;逢年过节晚辈的陪伴和关心,那才是最最温暖的存在。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祥青说,要想到老人的心里去

  走在大徐村,碰到的每一个村民都会拉住你,絮絮叨叨地告诉你,徐祥青的善良和细心;末了,一定会有一句,他是一个好人。

  “这种好是完全没有夸张的,因为每个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每个人心中都清清楚楚。”在81岁的傅阿彩看来,别人的眼睛都是往上看的,但祥青不是;越是穷的人,他对他们越好、越孝顺。【下转A8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