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年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座谈会”上提出,“研究孔子、柏拉图的思想是学问,研究党的理论同样也是学问,而且是大学问”。而现在的问题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之间还没有很好地融通转化,要把兴趣点、关注点聚焦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上来。围绕当下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究中的不足以及深化研究的路径等话题,不少学者提出了看法建议。 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究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其体现形式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年来,理论学术界发表或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但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韩庆祥认为,这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理性不够、科学性不强,具体性不够、不接“地气”。一方面,有的学者认为,研究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政治宣传,不是学问,更不是学术;另一方面,部分专家学者没有走出书斋、走向社会,与实践、现实、人民群众缺乏接触,不了解时代和我国实践发生的深刻变化,其研究自然不接“地气”,显得单薄、空泛,满足不了党和国家的理论需要,达不到时代所要求的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宋月红表示,现阶段确实存在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学术研究之间关系的问题,表现在或把二者区隔甚至相互排斥开来,或弱化甚至淡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对于具体学科的指导作用,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漠不关心,一味做所谓的“纯学术”。同时,还存在孤立地、片面地而非继承与发展地、系统地把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问题;有的研究仅仅是搞文字“组合”,不注重把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基本内涵与精神实质;有的则卖弄生硬的概念与词汇,使理论晦涩难懂,似是而非。 多措并举加强理论创新成果研究 韩庆祥指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其认识的误区,会让错误思潮有可乘之机,迷惑人心;会让我们自己有价值的理论被束之高阁、得不到认同,发挥不了作用。 对于如何解决当前学术界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韩庆祥认为,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学术界深刻认识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究的价值,激发学者的研究动力和热情。同时,要让学者多参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讨论,促进专家学者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认同。第一,应当增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究在相关课题基金项目设置中的比例。第二,适当调整现行学术评价标准,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究纳入考核评价范畴。这方面,除了公开发表的论文,一些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的研究成果也应被纳入考核评价范畴。第三,有意识地扶持一批把学术研究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究结合得很好的专家学者,加强学术团队建设。第四,研究理论生产、传播和消费的规律,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方面的理论生产、传播和消费通道。 宋月红则提出,还要原原本本地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文献,掌握其基本内涵与精神实质,要把党情、国情和世情的变化发展,有机融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究中来,要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和国情调研,把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要增强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究的针对性,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回答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 (李 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