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2月12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虽然元旦、春节等喜庆日子一个接一个,但甬城超市的生意却普遍不如人意。据统计,今年春节长假,全市8家重点超市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甬城超市:客源流向何处?

本报记者 张正伟

  虽处春节期间,但甬城一些超市顾客稀稀落落。(余晓辰 摄)

  

  

  ■超市生意渐感“寒意”

  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甬城超市的生意有点像中国股市:“跌跌不休”,欲涨乏力。

  三江,这个全市门店数量最多的超市“龙头”,今年春节长假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滑。营运部工作人员形容看报表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没有安心的那一刻。当然,其他超市的日子也不好过。据市贸易局对节日市场的监测,今年春节长假,全市8家重点超市只有麦德龙、乐购业绩同比增长;累计实现销售额2.8亿元,同比下降了13.8%。

  超市是普通老百姓每天购买生鲜、食品、服饰和日用百货的首选之地,长期以来业绩稳定增长。而宁波市场客流多、购买旺的特点更是让各大品牌超市纷至沓来。但过度的同质竞争,加上近年来经济疲软、网购冲击等因素,甬城超市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在市贸易局监测的几大主要业态中,去年9家连锁超市共实现零售额90.8亿元,同比下降3.3%。

  而原先处于后发地位的大卖场、便利店和专卖店却渐有赶超超市之势。据统计,去年全市重点大卖场共实现零售额37.1亿元,同比增长7.7%;3家连锁便利店实现零售额0.74亿元,同比增长14.8%;302家专业店全年共实现零售额647.1亿元,同比增长2.3%。“大卖场有价格和商品优势,便利店有网络和时间优势,这两年逐渐在宁波站稳脚跟,并保持较快增长,而作为传统零售主流业态的连锁超市这两年却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市贸易局商贸服务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超市告别“高”增长

  “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电子商务开始抢夺市场份额;社区生鲜店、水果铺也对超市的生鲜生意大有影响。”说起时下的处境,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三江超市营运负责人罗聪说,再像往年那样,年销售额动辄两位数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了。

  去年,宁波绝大部分超市零售额的年均增幅滑到了10%以下,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电子商务的兴起。众所周知,超市是日用百货的集散地,长期以来形成了家电、服装、化妆品等商品旺销的优势地位。但随着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在网上购物,超市在这三类商品领域的市场份额迅速被蚕食。据业内人士介绍,去年网上购物抢去了宁波超市30%的服装零售额。此外,去年由于国家对“三公”消费的严格控制,超市的烟酒、保健品销售迅速下滑;社区店的迅猛布局,也让超市最大也是最后的阵地———生鲜销售感到了危机。

  而从宁波本土因素看,经济转型导致的外来人口回流,正在带走超市的主力购买群。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型超市亮相甬城,之后的近20年时间,流动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我市消费品市场的扩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初步估算,近五年来我市流动人口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度超过11%。然而,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逐步深入,产业转移、机器换人的脚步进一步加快,去年我市流动人口比前年减少了42.9万人,由此减少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估计有27.3亿元,其中超市受到的影响最大。

  在市贸易局商贸服务处副处长吴国兴看来,近年来我市城乡商业综合体同质化竞争,也是导致超市生意下降的原因。宁波一有黄金地块出现,商家纷纷进驻,经常可见方圆十几平方公里的区域,三四家大型超市群雄逐鹿的局面。“现在运行成本节节攀升,要是再同质化竞争,那生意就更难做了。”吴国兴说。

  据统计,目前全市3万平方米以上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有21个,全市在建或待建的3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有48个,其中,中心城区在建或待建的3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有26个,总建筑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市消费市场正逐步进入平稳增长的新阶段。而从全国宏观经济走势看,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等一系列消费刺激政策退出后,前期造成的消费透支效应影响不小,未来不管是超市,还是商场,都将面临购买力萎缩的困境。

  ■特色发展争市场

  去年下半年,来福士广场出现了三江的精品超市。与其他门店相比,精品超市在卖场形象和商品设置上,均迎合了潮流和年轻人的口味。据介绍,超市营业以来生意不错。这是甬城超市创新转型的一个信号。自从大型超市在宁波出现以来,大家实行的都是粗放式、同质化发展,没有形成错位竞争。现在面对市场倒逼,越来越多的超市开始立足优势,特色发展,“各做各的商品,各做各的顾客”。

  早在几年前,华润万家就推出了精品超市,销售进口水果、进口食品,并涉足餐饮。沃尔玛通过收购1号店,尝试进入电子商务领域。麦德龙则一直在完善它的批发营销模式。现在,宁波的几大外资超市又盯上了蓬勃兴起的农村消费市场,拿地建大型商业综合体,扩大分店布局。

  今年,全国的总体消费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八项规定”只紧不松,节约消费正形成常态,商品的价格泡沫逐渐破裂。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超市,经营上要适应市场的这一发展趋势,做好大众消费这篇文章,在传统商品的基础上,紧扣市民的生活变化,引入新的商品品种。同时要响应市民消费方式的改变,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同城配送等服务业态。

  延伸阅读

  沃尔玛全面布局中国市场

    去年,沃尔玛在中国陆续关闭了十几家门店。同时,它又集中力量大力拓展其在三四线城市的布局。未来3年内,沃尔玛计划在中国新设110家新址,其中包括大卖场、山姆会员店以及配送中心。在零售业处于低潮的情况下,这一增一减,表明了沃尔玛在中国市场走上已经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革。

  通过增设门店,沃尔玛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设立了鲜食配送中心,计划在2014年底前,将冷链配送系统覆盖全国所有的沃尔玛商场。

  除了在内陆城市加快布局,沃尔玛还加快山姆会员店在中国的开店计划。和普通的沃尔玛超市不同,山姆会员店瞄准的是那些一线城市中日益富裕的消费者。沃尔玛还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力。2012年,沃尔玛将其在1号店的持股比例从17.7%增加至51.3%。通过借力1号店,沃尔玛试图整合中国区线上、线下的业务。

  (张正伟 整理) 

  新闻内存

  超市自有品牌

  市场空间巨大

  “全球零售自有品牌产品亚洲展”传出的消息,一项针对中国65家主要超市、超大型商场的专题调研显示,尽管已有60%的企业提供自有品牌产品,但自有品牌在其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不到5%,未来的市场空间巨大。

  据了解,我国超市卖场零售的“前台”利润微薄,主要靠进场费、通道费等“后台”费用弥补,经常让发展捉襟见肘。从目前国内超市的现状看,不仅自有品牌数量少,而且品牌信誉度也较低,消费者通常更愿意选择知名度高的制造商品牌产品。专家分析,未来中国零售业的趋势将趋向于“零售制造业”,但路会很长。(张正伟 整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