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统筹谋划,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国防军队改革的反映,又能为推进各方面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激发,必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充满生机勃勃的动力和更加广阔的前景。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社会不同的主体存在不同的利益需求,必然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在多种社会价值观中,总有一种居于主导、支配地位,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内在要求及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基本价值观,这就是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一个融汇了理想与现实、核心价值与基本价值的有机统一体,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科学概括。这“三个倡导”的“12个主题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按照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筑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人们思想的共鸣点、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必将集聚起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正能量,为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供内生动力。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一个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民族文化活力的标志。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发挥。古今中外文化发展的历史表明,推进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关键在创新,动力在改革。文化创新和改革是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无论是文化资源配置,还是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和消费,都越来越离不开市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成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决定性因素。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资源与市场对接,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资格局开始形成,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形式初具规模,资本、产权、版权、人才、技术、信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发展,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开始凸显。但是,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相比,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整体水平还不高,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发育还不完善,文化产品流通和服务渠道还不畅通,文化消费潜力还未充分激发出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把握文化改革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科学把握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内在规律和客观实际,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作出了系统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部署精神,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必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必将进一步发挥,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将进一步激发。 加快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以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为目标,继续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化拓展出版、发行、影视、演艺等领域改革成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导向把控、资本运作和市场经营能力。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积极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试点,使国有资本始终保有最大的决策权和控制权。把转企改制与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结合起来,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使之尽快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 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允许其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其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 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顺畅运行的基础条件。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推进文化资本市场建设,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完善文化无形资产评估,健全文化中介机构。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文化经济政策是文化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要对当前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进行延续和规范,对不适应实际需要的政策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探索推动文化经济政策创新,进一步形成文化领域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的机制化。加强版权保护,鼓励文化原创,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推出更多文化精品。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改革评奖制度,充分发挥评奖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中的示范、导向和激励作用。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着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各国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其影响也从没有像今天这么大。因此,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对外开放格局,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的重要工作。 大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对外文化交流是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有效手段。深化政府间文化交流,进一步丰富交流渠道,整合交流平台。构建人文交流机制,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把组织双边交流与组织多边交流结合起来,把调动国内力量与借助国外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对外文化交流的强大合力和整体效应。创新交流方式,通过教育培训、语言推广、学术交流、研究资助、文体活动、观光考察等,构建交流网络,提高交流效果。 努力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以贸易和投资形式推动文化走出去,积极探索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鼓励其与国外知名文化机构的合资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进行战略投资,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进入海外主流社会。积极探索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运作规律的营销方式,加强国际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充分运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表现形式,把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结合起来,把民族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文化品牌,形成文化出口竞争新优势。 切实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必须立足新形势新要求,深入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举、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并重,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着力打造语种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加强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都以各自方式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只有吸收百家之精华,借鉴各种文化之所长,才能更好地激发本国文化发展活力。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 (作者为省委讲师团办公室主任、哲学博士) □李泽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