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确底线,算好环保经济账

  环境监测分析中心实验场景。(李浙东 摄)

  百个生态建设项目顺利完工、中心城区540平方公里的“禁燃区”全面建成……2013年,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卓有成效。2014年,天会否更蓝?水会否更绿?百姓有着殷切的期待。朝着永远的碧水蓝天,市环保局局长徐畅成道出了行进路线图———

    本报记者 曹爱方 通讯员 陈晓众

  从整体上看,我市气、水等主要环境质量仍未得到全面改善,灰霾天气及局部区域、行业环境污染现象,成为公众对环境满意度下降的重要原因。对此,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加快环境保护工作创新和管理转型,给经济发展创造可持续动力。针对全省环保工作会议提出的把浙江省打造成为全国环境执法监管最严省份的工作要求,我市今年将突出强化环境执法“零容忍”要求。

  ———市环保局局长 徐畅成

  构建区域持续发展格局

  2013年,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宁波的决定》,提出到2016年全市力争成为国家级生态市,到2020年进入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率先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建设总目标,为全市下阶段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努力方向。

  当前,我市已处于环境质量改善的拐点期,环境保护进入了克难攻坚的关键阶段,亟需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实现污染整治与推动结构调整相结合,防范环境风险与优化经济发展相结合,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推向前进。

  记者:紧扣发展和保护相协调这一核心,今年我市在“环保优化发展”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徐畅成:2014年,我们将开展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的编制及修订。统筹明确全市经济社会、城乡建设等方面环保优先发展目标,并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底线,按“禁止开发、限制开发、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原则,科学划定市域生态保护红线。

  为此,我市将完善优化生态空间管制制度。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区划要求,严把项目环境空间准入门槛;深入推进功能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把规划环评作为指导、规范园区开发建设的前置条件;对突出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且环境质量不能达到功能区划要求的地方,实行“区域限批”。

  气、水环境治理出新招

  2013年,全市完成百个生态建设项目,一批重点气、水污染减排工程和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运,印染、化工、造纸、制革等重污染行业环境整治提升完成率及临港、化工区域有机废气治理推进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受公众高度关注的中心城区禁燃区全面建成,加速黄标车淘汰治理及建立大气重污染响应机制等已启动实施。可以说,全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但是,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既有广大公众的急切期盼,又有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带来挤压有限资源环境容量的突出矛盾,面临着“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巨大压力,生态环境治理必须抓紧抓快。

  记者:我市今年在深入开展气、水及重点乡镇区域环境治理工作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徐畅成:在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将持续推进宁波港区煤炭、矿石等散货码头堆场环境治理工程,扩大“禁燃区”建设范围,加快推进钢铁行业颗粒物和重点工业企业、化工区域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组织开展中心城区高污染车辆第二阶段限行,协调落实黄标车淘汰实施方案及鼓励黄标车提前淘汰政府奖励补贴。

  在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将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城乡河道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协调推进各地、各部门大力实施生态河道建设及村庄水环境整治项目。继续落实饮用水源地长效监管工作机制,完成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主要污染源的关停任务。开展全市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和优化工作,推动重点水域水质得到更有效保护。

  此外,将全面推行31个重点乡镇和区域市领导联系工作制度并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大力推进大榭石化污水处理工程等重点气、水减排工程设施建设投运,全力打好“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攻坚战。

  管理体制机制谋创新

  我市多部门生态环境联动执法机制逐步建立,已成立专门的公安环保执法机构。市生态市和生态文明建设也已与县(市)、区目标考核、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紧密挂钩,并突出对乡镇生态建设工作的考评内容。环保部门紧紧抓住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指标,在促进各地落实辖区生态环境监管责任的同时,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可以说,一个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

  记者:环保部门在建立完善与现阶段环境形势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创新环境公共管理上有何新的措施?

  徐畅成:当前形势下,我们需要加快管理转型,突破现有相对单一的以工业污染源监管为主要对象、以末端防治和行政执法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格局,创新和改革工作机制,更多参与制定落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协调推动综合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共行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今年,我们将创新落实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工作地方政府、市级部门督查考评机制,紧密与各地、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相挂钩,充分运用环境质量通报预警、污染问题挂牌督办、治理工作督查约谈等措施,建立健全地方环境质量内部通报、环境信息媒体公开、生态创建“退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各地各部门年度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对标完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