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月十八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反对派示威者与警方在市中心发生冲突。(新华社发) |
新华社基辅2月19日电(记者张志强)当地时间18日上午,乌克兰示威者在首都基辅议会大楼附近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此后冲突一直持续到深夜。乌克兰卫生部19日说,截至当天6时,示威者与警方在乌首都基辅的激烈冲突已造成至少25人死亡,其中包括《消息报》的一名记者。乌总统亚努科维奇当天呼吁反对派领导人立即与挑起流血冲突的激进分子划清界限。 数千名示威者18日上午从市中心的独立广场出发,朝议会大楼方向前进,举行号称“和平进军”的活动,要求议会恢复2004年宪法。当示威者走到警方在议会大楼附近设置的警戒线时,一些情绪激动的人开始冲击警戒线,用石块和燃烧瓶袭警,并放火点燃了作为路障横在示威者面前的两辆卡车。警方则用催泪弹和声光弹还击。 一些示威者当天还袭击了执政的地区党总部办公楼,向院内投掷燃烧瓶,导致院内起火。随后示威者闯入院内,点燃一辆轿车,并将20余名工作人员赶出办公楼。警方和当局支持者闻讯赶来,将示威者驱离。 当天夜间,乌克兰当局出动大批警力清理示威者的大本营———独立广场,称这是反恐行动。广场上的示威者用燃烧瓶、鞭炮和石块同警方展开激烈对抗,警方则动用了高压水龙头。到午夜时分,警方已经部分占领独立广场,并清除了一些街垒和帐篷。 乌克兰卫生部网站上的数据显示,基辅市各家医院共接收351名在冲突中受伤的人员,其中包括79名警察和内卫部队军人等护法机构人员、5名记者、1名议员和3个未成年人。 另据乌克兰内务部19日上午发布的消息,共有371名护法机构人员在冲突中受伤,大部分人在内务部系统的医院接受治疗。受伤军警中有74人受的是枪伤,目前已有9人死亡。 但乌卫生部的消息并未说明死亡的25人中是否包括这9名军警。 亚努科维奇19日凌晨发表讲话说,反对派领导人呼吁人们拿起武器的行为“越过了底线”。他指责反对派领导人完全无视民主的基本原则,“政权应该在选举中获得,而不是在街头或广场上获得”。 亚努科维奇呼吁反对派领导人立即与挑起流血冲突的激进分子划清界限,否则就等于承认他们支持激进分子。他同时呼吁反政府示威者立即放下武器,停止武装对抗,向执法机关认罪。 今年1月19日,基辅曾发生反政府骚乱,但规模和激烈程度远不如这一次。2月16日,乌反政府抗议者撤离了他们占领的基辅市政府大楼和几个州政府办公楼,乌克兰总检察院宣布议会1月29日通过的大赦法自本月17日起生效,而且不再追究闹事者的刑事责任。就在国内局势逐渐好转的情况下,基辅再次发生更严重的骚乱。 据新华社基辅2月19日电(记者张志强)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19日签署命令,宣布20日为全国哀悼日,以悼念18日在首都基辅发生的骚乱遇难者。 根据这一命令,乌克兰全国所有政府机构、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都要在20日下半旗致哀。全国当天取消一切娱乐和体育活动,电台和电视台相应调整节目。 核心提示 乌克兰示威者与警方本月18日在首都基辅发生激烈冲突,截至19日清晨,已造成25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这一天由此成为乌克兰国内示威活动爆发近3个月来最血腥的日子。 两天前,反政府示威者主动撤出首都基辅市政厅等政府办公楼,以此换取当局大赦被捕示威者。此举一度被视作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妥协,有利于局势缓和。那么,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局势如此意外地逆转?·编 者· 乌克兰局势缘何急转直下? 导火索:示威冲突 从演变过程判断,流血事件主要缘于警方与示威者在议会大楼附近的冲突。 当时,数以千计示威者从市中心独立广场出发,朝议会大楼方向前进,要求议会恢复旨在限制总统权力的2004年宪法。 维克托·亚努科维奇2010年当选总统后不久,乌宪法法院裁决2004年“政治改革”宪法修正案违宪,国家政体由议会总统制重回总统议会制。对于反对派要求,当局坚持恢复宪法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但反对派认为当局只想拖延时间。 信号弹:俄欧“加注”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马克斯·费希尔认为,反对派与政府的对峙态势因17日“大赦”法案生效而略显缓和,如今突然重新组织大规模示威活动,可能是受到俄罗斯和欧盟有关乌克兰的最新动作“刺激”。 俄罗斯政府17日宣布,本周将向乌克兰政府拨付20亿美元后续资金,作为150亿美元紧急财政援助承诺的一部分。 俄政府先前已向乌克兰拨付首批30亿美元援助。乌国内政治危机升级后,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宣布援助将在乌克兰组建新政府后发放。 费希尔认为,俄政府同意继续拨付援助,或许引发反对派猜测,认定乌俄两国领导人已经达成幕后共识,即亚努科维奇将选定一名亲俄立场的总理组建新政府,延续乌政府先前的亲俄立场。 反观反对派方面,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同一天会见两名乌克兰反对派领导人,虽然表示将为积极化解乌克兰政坛危机全力以赴,却没有为反对派带来与俄罗斯拨付援助款意义相当的“利好”。 最顽疾:深度对立 政治分析师认为,乌克兰政治危机的直接导火索虽然是乌政府去年11月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但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这一根本矛盾没有化解,乌克兰局势升级的土壤就始终存在。 费希尔说,从人口和地理因素分析,大约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口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主张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大约三分之二人口讲乌克兰语,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区,倾向于更亲近欧盟。 费希尔认为,无论谁当选总统,都会被其中一派视作“自己人”,而被另外一派视为“敌人”或者某一境外势力的“代言人”。这种对立情绪始终没有得到缓解,从而成为酝酿更多危机的温床,在出现诸如财政危机恶化、政府立场突变的事件后发酵成政治动荡。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