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甬城网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2月2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很多网友常常感叹:钞票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钱包就变瘪了;工资都去哪儿了,还没捂热就还银行了……

亲,你是“月欠族”吗?

本报记者 王博 王珏 杨绪忠 漫画 丁安

  只知道月光族?那你已经OUT了。最近网上流行一个新名词:“月欠族”,指没到月底钱就花光,需要透支的族群。网友们根据“患病程度”把“月欠族”分为三个级别:“一败天地”,尚能自给自足、收支相抵;“二败高堂”,败完自己又啃老;“夫妻对败”,找了个“臭味相投”的伴侣互败。

  一时间对于“月欠族”的吐槽疯狂涌现:有的自叹“钞票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钱包就变瘪了”,有的讽刺“败”了天地还要“败”高堂,还有的批判“‘月欠族’永世不得翻身”……而与“月欠族”形成鲜明对比的“存钱党”,则对这种“败金”行为扼腕叹息、百般不解,甚至惊叹:“月欠族”是比“月光族”更凶残的存在!

  很多网友常常感叹:钞票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钱包就变瘪了;工资都去哪儿了,还没捂热就还银行了……

  “月欠族”:“月光”后还倒欠许多钱

  27岁的网友“冻乐”入职场三年。她月薪4000元,在宁波不算低,但每月4000多元的信用卡账单,让她直呼“伤不起”,想存钱基本不可能。

  每月房租加水电费1500元,日常开销1500元-2000元,要是逢年过节、外出郊游或逛街购物,信用卡就不知不觉地刷爆了!“我大手大脚惯了,看到喜欢的东西不买就浑身难受。”在“冻乐”家的衣柜里,光女士拎包就有近30个,化妆品更是堆满了梳妆台。

  “冻乐”这类人尚能勉强自给自足,还有一群人则是花完自己的钱不够,还要啃老。记者调查发现,这群人以刚入职场的新人居多,多为提前消费惯了的独生子女。

  个体户李先生就为儿子的疯狂消费懊恼不已。他的儿子今年24岁,大学毕业后留在英国工作。过去两年里,小李今天买电脑、手机,明天开阔眼界游欧洲,后天又说同学都有车了自己也想买一辆,前前后后,问家里要了50多万元。“人家孩子都给父母钱,我儿子就会花钱。一眨眼的功夫,一套房败没了!”

  “月欠族”最严重的境界是“夫妻对败”。网友“Crystal”和“MIA”是典型代表。

  “Crystal”自称夫妻俩都是名副其实的“剁手党”。两人最大的爱好就是浏览各大购物网站,兴致勃勃地搜索、比价、秒拍、购物。周而复始,乐此不疲。每次看到网上有新玩意儿,她就兴致勃勃地下单了。一年下来,她惊讶地发现自己在淘宝网上消费总额竟直逼六位数,占夫妻俩年收入的一大半。“也没有买过大件物品,钱都去哪了?”她认真思考了一下,每次购物虽然会进行价格比较,但很多时候是被“购物冲动”驱使,没仔细考虑过是否真的需要。

  “MIA”说自己和男朋友尚未脱离“啃老族”,又携手跻身“月欠族”,且“败”得一塌糊涂、无法自拔。从事企划工作的她和男友每月都有一屁股卡债,“月初还钱,月底透支”,两个人每月收入加起来有8000元左右,三分之二的收入要还信用卡。

  “工资都去哪儿了,还没捂热就还银行了”,这句话道出了不少“月欠族”的心声。网友“然后那一起走吧”、“谜样玛格丽特”和“自嘲我有多狼狈不堪1”都在微博上说自己是典型的“月欠族”,每到月底兜里只剩一两百元钱。网友“三四人”调侃:“这江湖的水太深,头一次听说有这么多高手。”

  “存钱党”:一年赚十万存九万

  与“月欠族”形成鲜明对比的“存钱党”,也大有人在。这些网友在网上晒账本,分享省钱经验,让不少“月欠族”惊叹。

  “一件羽绒服穿了五年,袖口磨破了,内衬破了个洞,还舍不得扔。我的钱就是这样攒下来的。”网友“TUANTUAN”省吃俭用,大学毕业后六年里存钱50万元,人称“存钱姐”。

  六年能存50万元,意味着她家平均每月要存6944元,这让众网友惊讶不已。“TUANTUAN”是做什么的?平时怎么过的?一年能赚多少?各种猜想蜂拥而至。

  “TUANTUAN”是一名国企员工,每年七七八八的收入加起来有十万元。过去六年,她每月支出仅1200元-1300元。“房租400元,水电费50元,电话费50元,伙食费500元,生活用品80元,交通费120元。”这是她今年1月的账单。她差不多每天要在公司食堂吃两顿饭,三菜一汤5元钱,周末自己下厨做饭,健康又节约。“过去六年,我都觉得自己像吝啬鬼:在外面吃饭,快餐或者面条,每餐不超过10元。即便和朋友聚会,也会事先团购各种优惠券。出行能坐公交车坚决不打车,商场购物定要货比三家。”

  网友“麻辣烫”被周围人称作“存钱哥”,不抽烟不喝酒,仅有的爱好是存钱和QQ斗地主!“小时候家里穷,我每天放学回家路上捡矿泉水瓶和易拉罐卖钱。工作后,虽然收入高了,可我节俭惯了,看着银行卡里的数额与日俱增,心里就踏实。”他每月收入7000元,扣除房贷和日常开销外,每月结余全部存进银行。

  网友“小皮”工作四年后存款23万元。如今,她的23万元全部买了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6%,平均算下来每月利息1100多元。“用利息当生活费,基本上每个月的工资和奖金,能分文不动存银行了。”

  对于这些“存钱党”,网友表示各种“羡慕嫉妒恨”。网友“西玙”羡慕:“励志啊,不知道她怎么做到的。”网友“H_上善若水”膜拜:“求方法!”网友“朝暮”质疑“难道是‘富二代’?”网友“Miss吴”反思:“工作5年,存款只有1万元。如果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再胡乱花钱!”

  摆脱“月欠”:良好消费习惯和理财方式是关键

  能否存住“钞票”摆脱“月欠”,与收入有关,更与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方式紧密相连。

  消费习惯方面,80后网友“望春幸福”比较推崇AA制。她与两位同事一起拼租。这样一来,水电费、公用生活品消费等自然成了公共支出部分。三人一合计,索性一起买菜做饭,费用AA制均摊。“这种AA制消费,不但解决了合租的公共消费问题,还资源整合,避免浪费。”

  在宁波一家企业担任主管的网友“倾夜”比较认可理性消费。结婚两年来,每次家里有额外的开支或买大件商品时,她和先生会坐下来一起商量,确保钱能花在刀刃上。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网友们普遍认为,“月欠族”比“月光族”和“存钱党”更需要学会合理理财。如何理财?网友们提供了不少个人心得。

  网友“鱼儿水中游”:年轻人普遍存在理财的盲区,很多年轻人讲究时尚,“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不知不觉成为了“月欠族”。他们更要树立危机意识,有财务规划。

  网友“张天天”:总的来说,强制储蓄,改掉乱花钱的习惯;量入为出,告别“狂买症”;不要透支,信用卡消费更要慎重。

  网友“清澈”:每月除了留下自己必要的零花钱外,将剩余部分拿出作为家庭基础基金,清晰地列举出基础开支、生活费用开支和少部分其他开支。

  网友“豆奶”:如有条件把双方的父母轮流接到家里来住,让老人给自己当管家。这样,不但大家庭的关系融洽了,还学会了勤俭持家。

  网友“左儿”:对于抗风险能力较低的“月欠族”来说,千万不可“押宝”在单一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上,要多管齐下,避免盲目、极端化、理想化追捧高收益,以免满盘皆输。建议收入的40%供房及其他投资,30%用于生活开支,20%存款,10%保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