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炜宁 提要 前些天,市眼科医院向媒体通报了开展飞秒白内障手术惠民活动———给低收入群体提供5个免费名额,为50名中低收入者提供减免5000元的激光费用。消息一出,在微信圈和市民中引发关注。单眼3万元,贵得令人咋舌。这是卖噱头,炒作概念,还是确是物有所值?是否真有必要引进这项号称全球最先进的技术?为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单眼手术费用最高3万元 市眼科医院说,该院已为17人做了飞秒白内障优惠手术。他们中最大的69岁,最小的33岁;有的白内障很复杂,有的高度近视,有的怕开刀一直拖着不敢手术。 17例受术者中,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56岁的徐大妈是其中一位受术者,她采用了最好的晶体,既可纠正散光、防老化又可变焦,仅这一项需1.5万元/只,加上优惠了5000元后尚需1万元的激光费用,再加上超声乳化手术费、检查费,单眼就需3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对外号称单眼3万元的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摆足了噱头,但实际上却有很多个组合可以选择,比如:晶体的价格从5000元至1.5万元不等。此外,通过优惠这种变相打折,价格也缩水不少。 据了解,大多数受术者选择了价格相对适中的普通晶体,大约为5000元/只,扣除医保报销1500元,再加上激光优惠5000元,需自己埋单的费用在1.3万至1.4万元之间。 院方坦言,这一价格普通工薪阶层还是能接受的。 反对者:牛刀杀鸡,没必要 “把飞秒激光用于白内障手术,好比是杀鸡用牛刀,没这个必要!”采访中,甬城不少眼科专家说,“单眼3万元的对外宣传+大力度的优惠”,更像是一场商业营销,吸引“土豪”和外行人的眼球。因为从技术角度来看,普通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经过30年国内外长期的循证医学认证,证明是一项十分成熟而经济的手术技术,既安全又有效。 一家大医院的眼科中心学术带头人说得更为尖锐。飞秒白内障手术实际上就是把角膜切口、撕囊和劈核过程用飞秒激光辅助完成,利用了激光较好的切割作用。而余下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吸除皮质、植入人工晶体仍与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无异,从目前临床的效果来看优势不大。一台飞秒白内障手术要用到飞秒激光、超声乳化两台仪器,从学术角度讲,并非最佳。 此外,手术所需的成本也是一个问题。由于高企的成本,发达国家对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目前也只是用作一种高端的临床技术的探索,结合我国实际,没必要作为一种技术手术普及。本地一位眼科专家给记者转发了微信圈内外地两位同行的评价,认为飞秒用于惠民活动不合适,同样,惠民活动为飞秒做营销也不合适。 本地另一位资深眼科医生说,我国现阶段的任务是用尽量少的代价,治疗好更多的白内障患者。本来单眼5000多元就能让白内障患者复明,没必要多用二三倍的价格来达到相似的复明效果。 另一家医院眼科中心一位资深医生说,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近些年通过美国FDA认证,去年下半年进入中国。它的优点是白内障的切口精确、组织损伤较小;缺点是做起来并不容易,要把握好手术适应征,另外,对患者的角膜透明度要求较高,并不适合所有的白内障患者。他个人的观点是,这是一项新技术,但并不代表眼科的发展趋势。 支持者: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一台飞秒激光仪器700多万元,每年需要200至300例相关手术,才能在五六年后回收成本。 那么市眼科医院引进它的目的是什么?用院长周宏健的话说,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周宏健说,眼下该院的白内障手术达到4000例/年。随着宁波老龄化加剧,新增白内障患者以2万/年递增。以此推算,白内障手术量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若有10%的人群对飞秒白内障手术感兴趣,其中一半采用这一手术方式,那将有200多例/年。 此外,不少浙江人赴沪一德国医生开办的眼科诊所做飞秒白内障手术,其中宁波人很多。而当地的价格为单眼5万元。 当初宁波定价时也做过考虑,担心价格定得太高,吓走潜在消费者,定得太低又担心成本无法回收。现在的这个价格是综合了人员、成本、折旧等多因素后的折中价。 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光明眼病医院。该院也引进了飞秒治疗近视技术。 采访中,不少眼科专家给出了较为一致的建议。那就是———市民要立足自身需求,根据病情、经济状况和性价比做出理性的选择。并非贵的就是最好的,最适合自身的才是最好的。 飞秒也叫毫微微秒,是衡量时间长短的一种计量单位。一飞秒只有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这种激光脉冲聚焦到透明组织中,产生光爆破,每一个脉冲的光爆破产生扩展的二氧化碳气泡,组织因此被分离。成千上万的飞秒激光脉冲可形成水平的分离面和垂直面。它是一种手术工具,常用于角膜和晶状体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