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有反馈了 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 本周178论坛最火热的帖子是关于“孩子太听话是好事吗”的讨论帖,不但网友们讨论得热火朝天,热心的读者们也给我们来信来电,探讨育儿心得。 网友“我很想飞”认为,培养听话的孩子,要孩子听话,这是大部分中国家长的观念。听话的孩子好带,能省去许多麻烦。但“听话”的孩子在家长的指挥下放弃了童年的欢乐,早早地开始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与技能。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后,就很容易被花言巧语所欺骗,造成办事能力的不足。 热心读者“殷莲芬”也认同这一点,她认为孩子太听话未必是好事,相反过于听话的孩子,倒要引发我们的足够重视:在孩子的心灵发育中,是不是缺少独立自主的“钙质”?因为“太听话”的孩子,不管自己的意愿如何,都会盲目地抑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长期下来,这些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一个盲目听话的孩子,孩子的“听话”应更多体现在生活规矩、行为道德上;而孩子天性好动,鬼主意多,父母应做出正确的引导,用于在学习和对待事情上。总之,既要有规有矩,又要灵活变通,创造力强,这个“度”想掌握的恰到火候真是不容易呀。 热心读者“凌义斌”觉得太听话的“乖孩子”太顺从,易缺少主见。“听话”的孩子不仅会产生心理障碍,还有可能是碌碌无为。冰心老人曾用她特有的语言告诫家长和老师们:“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因此,我们作家长的要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就算他说错了,也尽量不要否定孩子,给孩子自己发现错误的机会和改正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网友“甜橙汁”说,对成人“讨好型”的顺从,会导致孩子慢慢失去主见。听话顺从的孩子也常常有比较强势的父母。“因为父母太严厉了,孩子不乖不行。”“甜橙汁”认为,强势的父母常常会教出“退缩型”的孩子。 “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一个盲目听话的孩子,而是一个当他认为某个问题值得怀疑时,会有自己的思考,并且可以无所畏惧地说出来的孩子。”网友“五月光”表示,这个“无所畏惧”,依赖于家长平时给孩子营造的宽松环境。 (金晓东) 这个问题大家这么说 幼儿园亲子活动频繁 需要给家长减负吗 幼儿园经常给孩子们组织活动,其中不乏一些需要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活动。然而,有些学校的亲子活动太频繁,不仅让一些上班族父母感到时间安排不过来,还因为活动中有各种各样的要求,让家长们为既要出钱,又要出力而烦恼。 近日,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就在成长互助坊里“吐槽”,说学校举行的活动太多:仅去年10月份至12月底,共计有6次活动,除了秋游不需要家长陪同外,另外5项活动都要求家长参与;其中有1项是班级家长委员会自行举办的活动,并且要交钱。此外,类似圣诞节之类的活动,还需要按照学校的要求打扮孩子。该家长说:“有时学校也打出‘自愿参加’的招牌,有用吗?如果孩子只看到别人的父母参加活动,自己却孤独处在人群中,那么肯定会伤心失落的。” 随后的一周,QQ群里议论纷纷。 另一位学生家长向女士也有一肚子苦水要倒。“活动太多了,我总是要请假。这个学期,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都有四五次了。”有些家长还谈道,参加亲子活动还要帮找活动场地,“头都大了。” 不过,大多数家长还是很赞成学校开展亲子活动的。 网友“月之蘅芜”说,学校每个学期大约有4次活动,其中两次是需要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他说:“我去参加亲子活动,女儿很开心,没什么比孩子开心更重要。” 网友“孤影”说:“学校多举办活动对我来说也是好事,我会有更多机会接触孩子学习的环境,接触他们的老师,向他们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孤影说:“校园开放日时,我还参观了学校食堂,我觉得这样能增加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 网友“YOYO”说,其实学校要求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不会花费家长太多的金钱成本,无非就是做手工时买材料而已,“而出去玩的时候,也会有好心的家长主动邀请我们拼车,家长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 专家表示,家长们参加学校举办亲子活动,首先需要考虑这个活动对自己是否有价值、有意义,由于孩子在学校进行的亲子活动是公共团体教育,培养的是孩子的团体合作精神;而家庭的亲子互动,则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学校老师组织亲子活动是他们的分内工作,但家长培养孩子是天职。离开学校后,家长们更不能忽视亲子间的互动,反而要更主动地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子互动。亲子互动不仅仅是在幼儿园开展,更重要的是在家里,需要得到父母的重视。 (金晓东) 下周热点问题 上了高中 给不给孩子用智能手机? 上了高中,到底给不给孩子用智能手机呢?对此,家长们的心态普遍很纠结。有的认为堵不如疏,关键是家长要引导好。有的则认为坚决不行,担心孩子上中学会过度玩手机。对此,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