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四明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01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逸芳学画

夏真

  【生活杂记】

  年后,汪逸芳突然来电话,说要给我寄一本画册,是她这几年成绩的汇集。我当时觉得有点好玩。不少朋友退下来后都学了一把书法画画,还有不少人将画做成了年历什么的,难道汪逸芳也赶此时髦?

  我大概是这个世上最没有画画细胞的人。记得美术课是我小时候最最头疼的课,因为我似乎永远也无法避免将一个太阳画成鸡蛋的悲剧。不过,如果不叫我画而是叫我看画,倒又是我的一大爱好了。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对画的品赏也越来越着迷。看好的画就像听好的音乐一样,能让你乐在其中流连忘返,若能看出其中深藏的意义更是一大乐趣。记得有一年一位名作家到宁波办画展,邀请我去看。结果,让我看出其中一幅画中他深藏着的爱情故事来,一语道破,让这位朋友当场惊倒。

  一天后,快件收到。拆开把玩,开始也就觉得是初学画者的花花草草小桥流水罢了,然而越看越发现其中很有名堂,看到最后,不由得肃然起敬了。

  虽然她刚刚起步,许多画作还带着稚嫩的痕迹,但可以看出,她的画与她的散文一样,有着小清新的韵味,无论是荷塘里饱满的独立的荷,还是花瓶里插着的几枝梅花,还是风中飞扬着的潇潇竹叶,都活脱脱是脱俗而超然的精灵。

  她的画又像她这个人一样,安静中带着几分顽皮,她的构思总是有着掩不住的童趣:拖着线团玩的猫咪,歪着小脑袋好奇地看着虫子的小鸡,异想天开跳跃着抓蝴蝶的青蛙,甩手甩脚到外婆家吃果果的小孩,无不一派天真可爱的模样。

  但更吸引我的还是画中她随笔写下的文字。在画册的每一部分开端处,几乎都有着随性而发的一段小文字,这些文字不长却极有味儿,带着思想的烙印。它提醒我,在我手里的,已不光是画册也不是纯粹的画,而是一个人的开悟。

  先讲她自己为什么画画?

  坐家了,当宅女了,如何打发剩下的时光呢?看书是消遣,看电视是消遣,吃零食也是消遣。可是总不能一天到晚地看书看电视啊,更不能一天到晚胡吃海喝。于是,她想起从小喜欢的美术来了,她提起笔来了,提笔之际,她很快悟到,画画是件与写作同样有意义的事,都是讲究“意”讲究思想,讲究构思。

  若是仅仅点到这里为止,其实还没有跳出别人的窼臼,我们一定都知道许多人画画是为了打发时间为了磨炼心性,也一定发现了艺术都是相通的,但是,她却兴奋起来并往下延伸:

  “也许人就是这样,当发现一件事有意义时,并不觉得真有意思,但倘若无意中发现两件三件都存在着同样的道理时,就会兴奋、激动,而后孜孜不倦地求索下去。”

  这段话就是一个散文家的独特发现了。轻轻一转笔就将她与一般的玩家划开界线啦!它其实说出了一个真理:世上万物都是相通的,只要你去探求你就会发现。因此世界上的任何事你都可以做得津津有味,只要你去体会你去坚持。

  她的这个说法让我想起黄永玉这个好玩的老头儿,黄老是从画画转到了写作,汪逸芳是从写作转到了画画,两位相同的是都觉得两者很好玩,也都悟到其中存在着同样的道理。其结果当然也是异曲同工:都玩得轻松自如津津有味有所斩获。

  开始像模像样学画画了。

  先是煞有介事买了一百张的生宣,这拉开的阵势让人心生羡慕不?但,很快,她发现这贵重的纸却并不趁手。要么洇,要么不上色。那么,什么样的纸才趁手呢?一天去一位老先生家作客,对方却喜孜孜拿出一大叠特挂信件的信封。人家告诉她:将这种信封反过来,在背面画画,因为“毛”,会显得特别舒服。她傻了:世间万物,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有时,看似没用的,却比有用的还有用呢!

  再说笔。画画总得有支好笔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什么样的笔是好笔呢?

  欲望总是让人趋好。这“好”又往往是物质的,外在的。我们买件衣服,首先会问:多少钱?虽然许多衣服线上线下货色一致,但我们心理上总会认定线下的更为金贵,穿在身上的感觉也一定更好。

  书法家蒋金岳到她家做客,随便抓起一支笔随便抓过一张纸就写。人家不嫌纸差,不求笔好,但写出的字却似龙飞凤舞。

  “故而大凡做不好的事,不是外在条件不好,是自身才力不足。”看!明明是学画,却不经意间,将她学成了个哲学家了。

  其实,哲学的道理就像是小精灵似的,总是在我们的身边潜伏着,就看你有缘没缘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