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今日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02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助推器”加速转型

———崔平和宁波材料所科研团队采访札记④

  本报记者 施超 周骥

    去年广交会上,一辆驶进展会现场的碳纤维小汽车赚足了人们的眼球。这项技术完全由宁波材料所自主研发,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一时间,碳纤维复合材料成为炙手可热的新材料。

  “你们所的定位非常正确和重要,在所处的区域位置上也很有优势。”对崔平说这番话的,是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甘子钊。甘子钊认为,宁波材料所应当做好科技界和产业界的桥梁,把科研成果应用到工业生产实际中,引导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十年来,宁波材料所正是这样做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2010年,宁波材料所依托高强中模碳纤维技术,投资3亿元成立浙江泰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技术入股,实现了科技与产业的完美结合。

  小试成功,中试成功,批量化生产往往只差“临门一脚”,但仍有企业感叹自身研发力量薄弱,怎么办?宁波材料所甘当产业化项目的“保姆”,派出科技特派员,帮助企业设计生产车间、选择好设备、建起生产线,直至产品走上市场。从丹麦回来的许高杰研究员,带领团队帮助企业自主研发新设备,相比购置整机设备,节省下约三分之二的成本。

  采访中,一张大豆胶项目团队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在这幅定格的画面里,团队骨干刘小青研究员穿着黑色防水胶鞋,一身泥垢地站在堆放着板材的工地里,面色疲惫却目光坚毅。看到此情此景,有人嘲笑他们“从科学家变成了泥水匠”。“当科技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的时候,一切付出和奉献都是值得的。”刘小青说。

  在这样的攻坚克难、坚持坚守中,宁波材料所帮助企业新增产值50多亿元,仅在本地成功实现转移转化、可能撬动十亿百亿产业的重大科技成果就有5项,其中磷酸铁锂产业化项目被本土一家民企看中,技术交易额高达2500万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