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考生被取消成绩、学校主要负责人被处理、(MBA)专业学位授予权被撤销……教育部2日对2014年MBA考试哈理工大学考点作弊事件做出严肃处理,引起参加全国两会部分代表委员的关注,他们为如何杜绝哈理工考点作弊事件建言献策。 作弊事件已进入司法程序 今年1月初的MBA招生考试,哈尔滨理工大学考点附近出现“作弊电波”,北京一家名为智恒知艺术培训中心的考试培训机构涉嫌通过考前发放无线电作弊器材、考中传送考试答案等方式,组织部分考生在该考点作弊。 2日,教育部对哈理工考点作弊事件做出处理决定:撤销哈尔滨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2015年起核减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并责成黑龙江省教育部门督促哈理工做好整改工作。黑龙江省纪委对哈理工校长李大勇进行了诫勉谈话。 另据公安机关向新华社记者最新提供的案件侦办情况,此前抓获的9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检察机关以涉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依法批准逮捕,收缴作弊器材90套,案件正在深入审理中。 全国人大代表孙斌表示,哈理工考点作弊事件给我国教育事业敲响了警钟。教育招考部门还需要加强全国各类考试的管理工作,坚决杜绝考试招生中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考试作弊歪风越演越烈 从最初的个人藏匿“纸条”进考场,到如今利用高科技手段大规模作弊,在国家不断加大打击考试作弊力度的同时,考试作弊的歪风却越演越烈。 全国人大代表李庆河认为,个人利益是考试作弊不断滋长的主要原因。首先对于考生而言,可以通过考试作弊提升学历,进而获得更多的名和利。而培训机构、招生单位以及相关个人,可以从考试作弊这个“黑色产业链”中获得不菲的经济利益。 重学历,轻实践的社会用人之风也是导致考试作弊之风滋长的原因之一。孙斌表示,当今社会重学历、轻能力的思想仍大行其道。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考虑岗位实际需要,一味地设置学历“高门槛”,高学历成为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助推了学生片面追求高学历的积极性,这些从不同层面刺激了考试作弊现象的滋生。 此外,近年来针对各类考试的社会办学、办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商业化倾向明显。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培训机构的幌子,组织实施跨地域考试和集体高科技作弊,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 严打作弊“产业” 对于如何遏制作弊歪风,一些代表委员建议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尽快建立、完善覆盖全社会人口的诚信档案,作弊者一旦被发现将记录终身,将对其未来就业、贷款、出国产生负面效应,“一朝作弊影响终身”,让高昂的作弊成本挡住作弊者伸出的手;第二,多部门联动打击作弊“产业”,教育、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对非法的考试“产业”进行清查、整顿、取缔,保持高压态势。同时进行相关立法和制度设计,尽快完善考试作弊行为的法律打击条例、规定,用法律武器来震慑作弊参与者。 全国政协委员黄德宽建议,要根除考试作弊的土壤,关键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风尚,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强化诚信品行的教育、引导和养成。在一个人人都认为作弊可耻、作弊者无立足之地的社会里,这股歪风必然荡然无存。 新华社记者 李建平 王建 (新华社哈尔滨3月3日电)
|